在莫喀高铁沿线770余公里的季节性冻土区内,依据地貌单元、微地貌、地层岩性与水文地质条件等特征设置了14个监测场,对季节性冻土的岩性、密度、含水率、地下水位、地温、近地面气温及雪盖的厚度和密度进行了频率为10天1次,持续时间为7个月(2016年10月1日2017年4月26日)的监测,依据监测数据分析了莫喀高铁沿线季节性冻土的冻结融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莫喀高铁沿线季节性冻土区的雪盖主要存在于10月下旬至翌年4月,雪盖厚度为20.2~38.2cm,平均值为27.3cm,最大积雪厚度为25~60cm,平均值为44.4cm,出现在2月上、中旬;莫喀高铁沿线季节性冻土的起始冻结时间为11月中、下旬,全部消融时间在翌年3月上旬4月中旬之间,存活时间为100~165d,平均时间为122d;季节性冻土的冻结速率为0.27~1.20cm·d-1,平均为0.50cm·d-1,融化速率为0.27~2.52cm·d-1,平均为1.14cm·d-1;在土体的冻结期间,雪盖减小了地...
基于黄河源区2010~2012年4个监测场地的土壤温度和水分资料,分析了多年冻土活动层和季节冻土冻融过程时空差异.结果表明,4个场地地温和冻土厚度不同,活动层底板或最大季节冻结深度年平均温度(TTOP)分别为:查拉坪场地(CLP)?1.9℃,扎陵湖场地(ZLH)?0.9℃,麻多乡场地(MDX)–0.4℃,鄂陵湖场地(ELH)1.1℃.冻融过程差异与冻土温度和TTOP相关,随着TTOP升高,融化开始时间提前,CLP在6月初,ZLH在5月中下旬,MDX在5月初,ELH在4月上旬;冻结开始时间滞后,CLP为10月初,ZLH为10月上中旬,MDX为10月中旬,ELH为10月中下旬;活动层整体冻结期随之减小,CLP为202 d,ZLH为130 d,MDX为100 d,ELH整体融化期为89 d.CLP和ZLH冻结融化过程均于年内完成,冻结过程表现为由上向下和由下向上双向进行.MDX冻结过程持续至次年1月末,但在冻结期末冻结速率很小,由下向上冻结因极微弱而呈单向进行.ELH冻结持续至次年5月初,出现季节冻结和季节融化过程并存格局;冻结过程单向进行,但融化呈现微弱的双向过程;6月下旬至7月初双向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