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7

拉萨河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是雅鲁藏布江的重要支流之一。以拉萨河谷地为研究地区,以谷地地貌为对象,综合野外实地观测、数字高程模型、卫星遥感影像以及谷地内前人和本研究的黄土光释光测年数据(118±11~82.7±8 ka)、前人研究阶地等第四系沉积物的测年数据,提出了一种以冰川作用为主的拉萨河谷地演化模式,认为现今拉萨河谷地宽阔的形态是发育在该区的一次山谷冰川侵蚀事件的产物,在该次冰川作用下,沿谷地形成开阔的“U”型谷,清空了谷地中早先可能存在的第四系沉积物,塑造了拉萨河谷地的基础。综合拉萨河谷地内第四系沉积物的年龄数据,认为该次冰川作用发生于倒数第二次冰期。伴随本次冰川的退缩和消融,谷地内充填了巨厚的中更新世晚期的冰碛物,以及晚更新世以来的冲洪积物、风成黄土等。

期刊论文 2025-01-27

拉萨河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是雅鲁藏布江的重要支流之一。以拉萨河谷地为研究地区,以谷地地貌为对象,综合野外实地观测、数字高程模型、卫星遥感影像以及谷地内前人和本研究的黄土光释光测年数据(118±11~82.7±8 ka)、前人研究阶地等第四系沉积物的测年数据,提出了一种以冰川作用为主的拉萨河谷地演化模式,认为现今拉萨河谷地宽阔的形态是发育在该区的一次山谷冰川侵蚀事件的产物,在该次冰川作用下,沿谷地形成开阔的“U”型谷,清空了谷地中早先可能存在的第四系沉积物,塑造了拉萨河谷地的基础。综合拉萨河谷地内第四系沉积物的年龄数据,认为该次冰川作用发生于倒数第二次冰期。伴随本次冰川的退缩和消融,谷地内充填了巨厚的中更新世晚期的冰碛物,以及晚更新世以来的冲洪积物、风成黄土等。

期刊论文 2025-01-27

拉萨河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是雅鲁藏布江的重要支流之一。以拉萨河谷地为研究地区,以谷地地貌为对象,综合野外实地观测、数字高程模型、卫星遥感影像以及谷地内前人和本研究的黄土光释光测年数据(118±11~82.7±8 ka)、前人研究阶地等第四系沉积物的测年数据,提出了一种以冰川作用为主的拉萨河谷地演化模式,认为现今拉萨河谷地宽阔的形态是发育在该区的一次山谷冰川侵蚀事件的产物,在该次冰川作用下,沿谷地形成开阔的“U”型谷,清空了谷地中早先可能存在的第四系沉积物,塑造了拉萨河谷地的基础。综合拉萨河谷地内第四系沉积物的年龄数据,认为该次冰川作用发生于倒数第二次冰期。伴随本次冰川的退缩和消融,谷地内充填了巨厚的中更新世晚期的冰碛物,以及晚更新世以来的冲洪积物、风成黄土等。

期刊论文 2025-01-27

本文基于地貌垂直地带性理论,提出计算高原隆升时间的地貌演化模型,并利用GPS现代垂直位移速率资料,计算青藏高原高原隆升时间。海拔4000~5000 m的青藏高原高原面为冰缘地貌带,以上为冰川地貌带,以下为流水地貌带。青藏高原面的构造隆升速率难以超过砂板岩等软弱岩层的冻融侵蚀剥夷速率,处于地貌稳定态,高程受冰缘气候控制,与隆升速率无关。花岗岩、石灰岩等坚硬岩层组成的冰川山地,抗寒冻风化能力强,剥蚀和隆升的竞争中,隆升战胜剥蚀,处于地貌不稳定态,山地持续上升。根据珠峰高程、剥蚀岩层厚度,高原面高程和隆升速率,利用模型求得从青藏高原隆升到现今冰缘地貌带高程以来的隆升时间为2.5 Ma~7.8 Ma。

期刊论文 2023-11-23 DOI: 10.16089/j.cnki.1008-2786.000762

本文基于地貌垂直地带性理论,提出计算高原隆升时间的地貌演化模型,并利用GPS现代垂直位移速率资料,计算青藏高原高原隆升时间。海拔4000~5000 m的青藏高原高原面为冰缘地貌带,以上为冰川地貌带,以下为流水地貌带。青藏高原面的构造隆升速率难以超过砂板岩等软弱岩层的冻融侵蚀剥夷速率,处于地貌稳定态,高程受冰缘气候控制,与隆升速率无关。花岗岩、石灰岩等坚硬岩层组成的冰川山地,抗寒冻风化能力强,剥蚀和隆升的竞争中,隆升战胜剥蚀,处于地貌不稳定态,山地持续上升。根据珠峰高程、剥蚀岩层厚度,高原面高程和隆升速率,利用模型求得从青藏高原隆升到现今冰缘地貌带高程以来的隆升时间为2.5 Ma~7.8 Ma。

期刊论文 2023-11-23 DOI: 10.16089/j.cnki.1008-2786.000762

通过计算冰期时的冰川位置,发现冰川阻江可能对稳定高原边界起到了重要作用,可能引发多次溃决洪水造成强烈的地表侵蚀。末次冰期时,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处,发育的古冰川堰塞湖,称之为格嘎古堰塞湖,成为检验该观点的重要地质证据,但是该古堰塞湖年代和记录的溃决洪水次数还缺乏详细研究。本项目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一方面系统的研究格嘎古堰塞湖沉积物的光释光年代和分布,确定其形成年代及稳定存在时间。另一方面,选择三个典型的湖相沉积剖面,通过粒度测试,野外和室内的沉积观察侵蚀面、斜层理和表面风化破坏等溃决洪水特征,结合光释光年代和沉积记录的古地场长期变化得出的沉积旋回持续时间,确定古洪水发生的次数,并计算溃决洪水。为定量评价冰川阻江对大峡谷地表过程的影响提供时间标尺及是否存在多次溃决洪水的直接证据。

2014-01

【中文摘要】河流阶地是过去的活动河床但现今已被废弃的地貌,其形成是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基准面升降等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应用阶地资料分析区域构造演化和古气候环境变迁是地貌学重要的方法之一。渭河作为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曾哺育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其演化历史至今不甚明确,虽然其下游地区河流地貌的研究已较为成熟,但其上游地区,基本上是相关研究的空白地带。新生代以来,该区构造活动强烈,气候环境事件频繁发生,这些都对区域地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希望通过对渭河上游河流地貌开展详细的研究,以期达到(1)了解渭河的发育演化历史及其与黄河之间的关系;(2)力争发现完整的河流阶地序列,并精确定年,从而建立完善的阶地发育模式;(3)根据阶地变形构造,确定该区活断层的分布﹑最新活动特征及活动规律,可以为地震预报及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2005-01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7条  共7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