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7

高寒内陆河流域孕育的高寒湿地对气候变化敏感,极易受外部因素干扰并发生退化。及时准确的阐述高寒湿地面积变化特征及归因分析有助于提高兼具敏感性和脆弱性的高寒湿地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科学性。青海湖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和青藏高原脆弱生态系统典型区,也是国际重要湿地分布区之一。基于GEE云平台和2000—2023年长时间序列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青海湖流域高寒湿地进行分类,分析其面积变化特征,最后结合相关分析和随机森林特征变量重要性排序方法探讨青海湖流域高寒湿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3年湿地分类的平均总体精度为88.45%(85.01%—92.63%),平均kappa系数为0.83(0.82—0.91),有效区分了湖泊、沼泽湿地和沼泽化草甸等高寒湿地类型。(2)研究期内青海湖流域湿地总面积增加了604.19 km2,其中沼泽湿地面积减少了228.21 km2,湖泊与沼泽化草甸面积分别增加了203.93 km2和628.47 km2。(3)...

期刊论文 2025-01-23 DOI: 10.20103/j.stxb.202409122208

高寒内陆河流域孕育的高寒湿地对气候变化敏感,极易受外部因素干扰并发生退化。及时准确的阐述高寒湿地面积变化特征及归因分析有助于提高兼具敏感性和脆弱性的高寒湿地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科学性。青海湖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和青藏高原脆弱生态系统典型区,也是国际重要湿地分布区之一。基于GEE云平台和2000—2023年长时间序列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青海湖流域高寒湿地进行分类,分析其面积变化特征,最后结合相关分析和随机森林特征变量重要性排序方法探讨青海湖流域高寒湿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3年湿地分类的平均总体精度为88.45%(85.01%—92.63%),平均kappa系数为0.83(0.82—0.91),有效区分了湖泊、沼泽湿地和沼泽化草甸等高寒湿地类型。(2)研究期内青海湖流域湿地总面积增加了604.19 km2,其中沼泽湿地面积减少了228.21 km2,湖泊与沼泽化草甸面积分别增加了203.93 km2和628.47 km2。(3)...

期刊论文 2025-01-23 DOI: 10.20103/j.stxb.202409122208

高寒内陆河流域孕育的高寒湿地对气候变化敏感,极易受外部因素干扰并发生退化。及时准确的阐述高寒湿地面积变化特征及归因分析有助于提高兼具敏感性和脆弱性的高寒湿地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科学性。青海湖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和青藏高原脆弱生态系统典型区,也是国际重要湿地分布区之一。基于GEE云平台和2000—2023年长时间序列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青海湖流域高寒湿地进行分类,分析其面积变化特征,最后结合相关分析和随机森林特征变量重要性排序方法探讨青海湖流域高寒湿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3年湿地分类的平均总体精度为88.45%(85.01%—92.63%),平均kappa系数为0.83(0.82—0.91),有效区分了湖泊、沼泽湿地和沼泽化草甸等高寒湿地类型。(2)研究期内青海湖流域湿地总面积增加了604.19 km2,其中沼泽湿地面积减少了228.21 km2,湖泊与沼泽化草甸面积分别增加了203.93 km2和628.47 km2。(3)...

期刊论文 2025-01-23 DOI: 10.20103/j.stxb.202409122208

冰湖是干旱区水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新疆冰湖变化监测可以为内陆干旱区气候自然变化过程及冰湖溃决等灾害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使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进行基于随机森林法的监督分类,分析新疆2000—2020年冰湖变化情况,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过去20年新疆冰湖数量和面积均呈增长趋势,截止到2020年新疆冰湖数量4 027个,面积208.76 km2,其中昆仑山冰湖数量占比22%,天山占比50%,阿尔泰山占比28%。(2)新疆面积小于0.1 km2的冰湖数量最多,平均占冰湖总量的54.71%,面积大于0.2 km2的冰湖面积占比最大,占总面积的54.07%,新疆冰湖数量分布峰值位于海拔3 400~3 600 m,面积分布峰值3 600~3 800 m。(3)研究区冰湖数量和面积与温度和降水均呈不显著相关,与冰川面积呈显著负相关,冰川面积变化是影响冰湖变化的主要因素。

期刊论文 2024-04-10 DOI: 10.19797/j.cnki.1000-0852.20230153

冰湖是干旱区水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新疆冰湖变化监测可以为内陆干旱区气候自然变化过程及冰湖溃决等灾害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使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进行基于随机森林法的监督分类,分析新疆2000—2020年冰湖变化情况,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过去20年新疆冰湖数量和面积均呈增长趋势,截止到2020年新疆冰湖数量4 027个,面积208.76 km2,其中昆仑山冰湖数量占比22%,天山占比50%,阿尔泰山占比28%。(2)新疆面积小于0.1 km2的冰湖数量最多,平均占冰湖总量的54.71%,面积大于0.2 km2的冰湖面积占比最大,占总面积的54.07%,新疆冰湖数量分布峰值位于海拔3 400~3 600 m,面积分布峰值3 600~3 800 m。(3)研究区冰湖数量和面积与温度和降水均呈不显著相关,与冰川面积呈显著负相关,冰川面积变化是影响冰湖变化的主要因素。

期刊论文 2024-04-10 DOI: 10.19797/j.cnki.1000-0852.20230153

风吹雪现象会导致积雪的重分布,减少交通线路内的积雪对维护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铁路全线的风吹雪现象调查,采用欧拉多相流模型对不同铁路路堑形式的风雪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设计正交试验针对不同路基形式对积雪量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风吹雪作用下,流速与雪深的变化趋势呈现负相关,路堤路基面会使流场加速减小雪量,路堑路基面会减弱流速增加积雪.路基结构形式的改变主要影响路基断面过流尺寸和路基内流速分布,其中路堑深度是影响轨道结构区域沉积雪量的主要因素.当路堑深度增加时,路基边坡和积雪平台可以更显著地发挥承载积雪的作用;放缓路堑边坡以及增加积雪平台宽度可以减缓路堑结构对风场的影响.

期刊论文 2023-03-29

风吹雪现象会导致积雪的重分布,减少交通线路内的积雪对维护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铁路全线的风吹雪现象调查,采用欧拉多相流模型对不同铁路路堑形式的风雪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设计正交试验针对不同路基形式对积雪量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风吹雪作用下,流速与雪深的变化趋势呈现负相关,路堤路基面会使流场加速减小雪量,路堑路基面会减弱流速增加积雪.路基结构形式的改变主要影响路基断面过流尺寸和路基内流速分布,其中路堑深度是影响轨道结构区域沉积雪量的主要因素.当路堑深度增加时,路基边坡和积雪平台可以更显著地发挥承载积雪的作用;放缓路堑边坡以及增加积雪平台宽度可以减缓路堑结构对风场的影响.

期刊论文 2023-03-29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7条  共7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