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水塔为亚洲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多年冻土退化会对喜马拉雅河川径流产生重要影响.然而,该影响的严重程度仍然难以量化.本研究以喜马拉雅北麓最大的河流——雅鲁藏布江(YZR,简称“雅江”)流域为研究区,建立了耦合冻土活动层加深和地下冰融化的地表-地下耦合水文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2001~2022年间,雅江流域多年冻土退化导致地表直接径流以0.65km3/a的速率减少,而基流则以0.35km3/a的速率增加,地下冰融化对雅江年径流的贡献约为0.25%.“填充-溢出”机制可解释在全球不同多年冻土地区所观察到的基流随冻土退化而增减不一的矛盾.基流对河流溶解性有机碳(DOC,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浓度的稀释可导致河流DOC的延滞效应.本研究不仅为喜马拉雅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也为全球多年冻土地区河流流量和养分通量的变化机理提供了新的见解.
揭示过去冰川变化规律对于认识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确定过去冰进的时代是确定冰川变化及其机制的基本要求。内朗峰位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念青唐古拉山东段),气候上主要受印度季风控制,同时又是位于连接受西风影响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受印度季风影响的藏东南地区的关键地区。申请人前期研究已查明内朗峰南坡巴松措流域存在四套冰碛垄序列,光释光测年结果显示最大规模冰川前进发生在MIS 3晚期并保持其规模至MIS 2晚期。本研究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内朗峰北坡第四纪冰川遗迹开展野外考察,查清该区域末次冰期以来的冰进期次和规模;结合光释光和宇宙成因核素暴露测年,建立该地区第四纪末次冰期以来的冰进年代序列;运用GIS工具恢复各期次冰川规模及平衡线高度。通过南北坡古冰川时代、面积和古平衡线高度比较,判断温度、降水和地形等因素对第四纪冰川发育的影响,以期为深入认识青藏高原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变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2016-01【中文摘要】聂聂雄拉冰期(聂拉木冰期)被认为是青藏高原上规模最大的第四纪冰川作用。喜马拉雅山北坡的该期冰川作用报道最多,推测是倒数第二或倒数第三冰期。本项目通过沉积学方法和地貌学方法,研究该地区珠穆朗玛峰、希夏邦马峰和纳木那尼峰等地最大规模古冰川遗迹的沉积特征,辨别冰碛物成因类型;采用宇宙成因惰性气体核素暴露年代和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技术,确定其年代;通过冰川地貌特征与冰川规模的数理统计关系,分析最大冰川的分布范围,从而回答青藏高原大规模进入冰冻圈的时代,丰富对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演化的认识。
2007-01【中文摘要】聂聂雄拉冰期是青藏高原上已知规模最大的第四纪冰川作用。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的该期冰川作用报道最多。本项目采用宇宙成因的惰性气体暴露年代测年等技术,确定珠穆朗玛峰、希夏邦马蜂、卓澳友峰等地点的聂聂雄拉冰期的冰碛物暴露年代,通过现代沉积学方法和地貌学方法等宏观和微观手段,确认冰碛物的成因和冰碛成因类型,圈定聂聂雄拉冰期冰川遗迹的分布范围,回答青藏高原开始进入冰冻圈的确切时代,丰富对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演化
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