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长度不仅是冰川编目的基本属性,而且是反映冰川几何形态和冰川变化的重要参数。本数据集基于1998–2003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采用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方法提取冰川轮廓矢量数据,结合ASTER G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应用冰川中流线提取方法构建中国2000年冰川长度数据集(V 1.0)。本数据集反映了2000年左右中国冰川(共48126条)长度基本信息,总体精度为95.62%,可作为冰川变化、冰川冰储量评估、冰川动力学模型构建等研究的基础数据。
冰川长度不仅是冰川编目的基本属性,而且是反映冰川几何形态和冰川变化的重要参数。本数据集基于1998–2003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采用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方法提取冰川轮廓矢量数据,结合ASTER G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应用冰川中流线提取方法构建中国2000年冰川长度数据集(V 1.0)。本数据集反映了2000年左右中国冰川(共48126条)长度基本信息,总体精度为95.62%,可作为冰川变化、冰川冰储量评估、冰川动力学模型构建等研究的基础数据。
冰川长度不仅是冰川编目的基本属性,而且是反映冰川几何形态和冰川变化的重要参数。本数据集基于1998–2003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采用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方法提取冰川轮廓矢量数据,结合ASTER G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应用冰川中流线提取方法构建中国2000年冰川长度数据集(V 1.0)。本数据集反映了2000年左右中国冰川(共48126条)长度基本信息,总体精度为95.62%,可作为冰川变化、冰川冰储量评估、冰川动力学模型构建等研究的基础数据。
【中文摘要】(1)通过气候重建资料和GCM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中国过去2000年温度变化的过程、幅度、周期、规律和动力学机制;建立了青藏高原海拔最高(4750米)的树轮年表,据此分别恢复了高原南部近400年、高原东南部及其毗邻地区以及整个青藏高原近600年来的温度变化历史,揭示了年代际温度变化特征,探讨了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制;证实青藏高原冰芯中氧同位素在年、十年至百年尺度上是温度变化的代用指标;开展了中国西部干旱区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建立了近2000年气候变化序列,阐明了其变化规律。首次建立了青藏高原中部过去150年以来分辨率为1年、过去550年以来分辨率为5年的花粉序列,据此高分辨率恢复了该区域小冰期以来的植被变化历史,分析了近550年来青藏高原中部植被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建立了过去2000年中国季风温冰川波动年表,揭示了季风温冰川年代-百年尺度的变化过程,深化了对中国季风温冰川短尺度变化规律的认识;揭示了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近2000年来沙尘事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指出在年代至世纪时间尺度上,沙尘活动主要受气候变化的控制;从百年尺度证明青藏高原作为夏季热源驱动亚洲季风的事实.
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