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8

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省区,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幸福黄河建设纲领,而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人文数据对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数据集针对黄河全流域的经济和人文,通过对县级行政区尺度历史纸质件资料和网络数据的梳理、订正与加工等措施,整编形成了2015–2019年覆盖黄河流域9省区103个县区的人口(总人口、城镇人口分布、民族分布及人口情况、人口性别结构)、经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农业(耕地面积、粮食种植面积、小麦种植面积、玉米种植面积、棉花种植面积、油料种植面积、粮食产量、肉蛋奶产量、水产品产量、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指数)、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大中型工业企业单位数、国有控制工业企业单位数、私营工业企业单位数、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建筑业增加值)、城乡(城乡统筹规划、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电力消耗量)和旅游(沿黄红色文化)等6大类28个数据集。本数据集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政策制定、发展规划等决策形成提供数据支持。

期刊论文 2023-01-05

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省区,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幸福黄河建设纲领,而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人文数据对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数据集针对黄河全流域的经济和人文,通过对县级行政区尺度历史纸质件资料和网络数据的梳理、订正与加工等措施,整编形成了2015–2019年覆盖黄河流域9省区103个县区的人口(总人口、城镇人口分布、民族分布及人口情况、人口性别结构)、经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农业(耕地面积、粮食种植面积、小麦种植面积、玉米种植面积、棉花种植面积、油料种植面积、粮食产量、肉蛋奶产量、水产品产量、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指数)、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大中型工业企业单位数、国有控制工业企业单位数、私营工业企业单位数、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建筑业增加值)、城乡(城乡统筹规划、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电力消耗量)和旅游(沿黄红色文化)等6大类28个数据集。本数据集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政策制定、发展规划等决策形成提供数据支持。

期刊论文 2023-01-05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上中下游面临着不同生态环境问题,水在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黄河流域地下水动态特征、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分析了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饮水安全状况。黄河流域年度地下水资源量393.55亿m3,银川平原、河套平原等7处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资源量为81.91亿m3,占比超过20%;黄河流域地下水质量以Ⅰ~Ⅳ类为主,劣质地下水主要受总硬度、硫酸盐、铁、溶解性总固体等天然原生组分影响,砷、氟、硒、碘等原生组分超标是流域部分地区地下水饮水安全的主要威胁;2020年与2019年同期相比,黄河流域地下水位呈上游稳定、中游局部上升、下游下降的态势,主要地下水降落漏斗形态基本稳定。针对黄河源区、宁蒙河套平原等重点区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全面开展流域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评价,深入开展黄河流域及重点地区水平衡分析等工作建议。

期刊论文 2021-09-13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上中下游面临着不同生态环境问题,水在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黄河流域地下水动态特征、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分析了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饮水安全状况。黄河流域年度地下水资源量393.55亿m3,银川平原、河套平原等7处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资源量为81.91亿m3,占比超过20%;黄河流域地下水质量以Ⅰ~Ⅳ类为主,劣质地下水主要受总硬度、硫酸盐、铁、溶解性总固体等天然原生组分影响,砷、氟、硒、碘等原生组分超标是流域部分地区地下水饮水安全的主要威胁;2020年与2019年同期相比,黄河流域地下水位呈上游稳定、中游局部上升、下游下降的态势,主要地下水降落漏斗形态基本稳定。针对黄河源区、宁蒙河套平原等重点区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全面开展流域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评价,深入开展黄河流域及重点地区水平衡分析等工作建议。

期刊论文 2021-09-13

黄河流域从西到东跨越多省,地形复杂,作为中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本文主要综述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黄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影响以及成因和对策建议的最新研究进展:(1)近60年黄河流域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升温速率为0.30℃/10a,上游升温速率最大,下游次之,冬季升温趋势最显著,夏季最小,降水量上游地区增多,中下游地区减少,蒸散量呈减少趋势。(2)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黄河流域径流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源区冰川积雪消融加剧,冻土严重退化,流域植被覆盖整体呈好转趋势,上游脆弱区和中游产沙区水土流失加重,对农业影响利弊皆存,流域病虫害加剧;流域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对文化遗产安全保存带来巨大挑战。(3)黄河流域气候系统随时间演变的过程不仅受自身内部的动力、热力影响,也受大气环流、海温、青藏高原等外部强迫因子的影响,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成分和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是影响黄河流域局地气候的重要因子。(4)未来黄河流域气温持续上升,降水波动增加,极端天气事件将更加频繁。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在于加强黄河流域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提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预...

期刊论文 2021-08-17

黄河流域从西到东跨越多省,地形复杂,作为中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本文主要综述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黄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影响以及成因和对策建议的最新研究进展:(1)近60年黄河流域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升温速率为0.30℃/10a,上游升温速率最大,下游次之,冬季升温趋势最显著,夏季最小,降水量上游地区增多,中下游地区减少,蒸散量呈减少趋势。(2)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黄河流域径流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源区冰川积雪消融加剧,冻土严重退化,流域植被覆盖整体呈好转趋势,上游脆弱区和中游产沙区水土流失加重,对农业影响利弊皆存,流域病虫害加剧;流域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对文化遗产安全保存带来巨大挑战。(3)黄河流域气候系统随时间演变的过程不仅受自身内部的动力、热力影响,也受大气环流、海温、青藏高原等外部强迫因子的影响,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成分和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是影响黄河流域局地气候的重要因子。(4)未来黄河流域气温持续上升,降水波动增加,极端天气事件将更加频繁。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在于加强黄河流域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提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预...

期刊论文 2021-08-17

黄河流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能源基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黄河流域出现冰川冻土退化、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水旱灾害频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上游暖湿化、中下游暖干化的气候变化趋势,对黄河流域生态安全产生深远影响;未来黄河流域气温将持续升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干旱缺水的气候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使得流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生态安全风险。面对当前的各种生态问题以及未来生态安全风险挑战,采取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适应性措施十分迫切,主要措施包括加强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科学研究,提升气候变化风险管理能力;在上游加强黄河水源涵养保护,中游强化荒漠与水土流失治理,下游强化黄河水资源和湿地生态保护;多部门联合协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生态安全挑战,确保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

期刊论文 2021-01-26

黄河流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能源基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黄河流域出现冰川冻土退化、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水旱灾害频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上游暖湿化、中下游暖干化的气候变化趋势,对黄河流域生态安全产生深远影响;未来黄河流域气温将持续升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干旱缺水的气候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使得流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生态安全风险。面对当前的各种生态问题以及未来生态安全风险挑战,采取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适应性措施十分迫切,主要措施包括加强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科学研究,提升气候变化风险管理能力;在上游加强黄河水源涵养保护,中游强化荒漠与水土流失治理,下游强化黄河水资源和湿地生态保护;多部门联合协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生态安全挑战,确保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

期刊论文 2021-01-26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8条  共8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