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671

汞(Hg)具有毒性强、环境持久及可长距离迁移的特性,Hg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使其有着丰富生态多样性的同时环境承载力极低。此外,青藏高原作为亚洲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具有极高的生态环境价值。随着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面临着严峻且复杂的Hg污染问题。由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Hg的持续累积会对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及当地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有关青藏高原地区多介质Hg赋存及风险的深入研究对于理解Hg在特殊环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分析了青藏高原Hg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发现主要来自周边地区及当地人为活动排放的Hg可突破地理阻隔,实现从低海拔向青藏高原的迁移,并赋存于多种环境介质中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全球气温变暖、生物质燃烧、传统藏药使用等人为活动显著影响了青藏高原大气、水环境、陆地环境Hg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鉴于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生存环境,未来有关青藏高原Hg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应集中在主要来源解析、关键迁移转化过程、气候变化条件下的长期生态风险及其对高原...

期刊论文 2025-06-30

汞(Hg)具有毒性强、环境持久及可长距离迁移的特性,Hg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使其有着丰富生态多样性的同时环境承载力极低。此外,青藏高原作为亚洲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具有极高的生态环境价值。随着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面临着严峻且复杂的Hg污染问题。由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Hg的持续累积会对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及当地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有关青藏高原地区多介质Hg赋存及风险的深入研究对于理解Hg在特殊环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分析了青藏高原Hg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发现主要来自周边地区及当地人为活动排放的Hg可突破地理阻隔,实现从低海拔向青藏高原的迁移,并赋存于多种环境介质中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全球气温变暖、生物质燃烧、传统藏药使用等人为活动显著影响了青藏高原大气、水环境、陆地环境Hg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鉴于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生存环境,未来有关青藏高原Hg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应集中在主要来源解析、关键迁移转化过程、气候变化条件下的长期生态风险及其对高原...

期刊论文 2025-06-30

汞(Hg)具有毒性强、环境持久及可长距离迁移的特性,Hg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使其有着丰富生态多样性的同时环境承载力极低。此外,青藏高原作为亚洲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具有极高的生态环境价值。随着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面临着严峻且复杂的Hg污染问题。由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Hg的持续累积会对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及当地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有关青藏高原地区多介质Hg赋存及风险的深入研究对于理解Hg在特殊环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分析了青藏高原Hg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发现主要来自周边地区及当地人为活动排放的Hg可突破地理阻隔,实现从低海拔向青藏高原的迁移,并赋存于多种环境介质中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全球气温变暖、生物质燃烧、传统藏药使用等人为活动显著影响了青藏高原大气、水环境、陆地环境Hg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鉴于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生存环境,未来有关青藏高原Hg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应集中在主要来源解析、关键迁移转化过程、气候变化条件下的长期生态风险及其对高原...

期刊论文 2025-06-30

为深入了解高原冻融区填石通风路基热量传递规律及沉降变形特征,依托新疆喀喇昆仑山区G219线冻融区新建公路工程,通过现场布设温度传感器和沉降监测点,对填石通风路基的温度变化和沉降变形进行实时监测。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填石通风路基对道路内部热量传入起到阻碍作用,并且随填土高度增加,通风路基底部出现明显的温度滞后现象,降低路基的整体沉降变形,减缓阴阳坡效应。

期刊论文 2025-06-25 DOI: 10.20265/j.cnki.issn.1007-2993.2024-0036

为深入了解高原冻融区填石通风路基热量传递规律及沉降变形特征,依托新疆喀喇昆仑山区G219线冻融区新建公路工程,通过现场布设温度传感器和沉降监测点,对填石通风路基的温度变化和沉降变形进行实时监测。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填石通风路基对道路内部热量传入起到阻碍作用,并且随填土高度增加,通风路基底部出现明显的温度滞后现象,降低路基的整体沉降变形,减缓阴阳坡效应。

期刊论文 2025-06-25 DOI: 10.20265/j.cnki.issn.1007-2993.2024-0036

为深入了解高原冻融区填石通风路基热量传递规律及沉降变形特征,依托新疆喀喇昆仑山区G219线冻融区新建公路工程,通过现场布设温度传感器和沉降监测点,对填石通风路基的温度变化和沉降变形进行实时监测。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填石通风路基对道路内部热量传入起到阻碍作用,并且随填土高度增加,通风路基底部出现明显的温度滞后现象,降低路基的整体沉降变形,减缓阴阳坡效应。

期刊论文 2025-06-25 DOI: 10.20265/j.cnki.issn.1007-2993.2024-0036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的发展,动车组开行范围不断增大,近年来冬季极端冰雪天气频发,动车组在冰雪天气下运行面临诸多风险。从动车组设备的角度,结合我国不同区域动车组运行中遭受的冰雪天气影响,分析冰雪天气下动车组行车风险,总结为冰雪击打、弓网故障和低温冰冻三类。结合国外高速铁路融冰除雪技术,给出了基于动车组运用角度应对冰雪天气的对策,以及下一步研究方向,对冰雪天气下动车组运用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论文 2025-06-16 DOI: 10.13920/j.cnki.zztlzyjsxyxb.2025.02.026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的发展,动车组开行范围不断增大,近年来冬季极端冰雪天气频发,动车组在冰雪天气下运行面临诸多风险。从动车组设备的角度,结合我国不同区域动车组运行中遭受的冰雪天气影响,分析冰雪天气下动车组行车风险,总结为冰雪击打、弓网故障和低温冰冻三类。结合国外高速铁路融冰除雪技术,给出了基于动车组运用角度应对冰雪天气的对策,以及下一步研究方向,对冰雪天气下动车组运用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论文 2025-06-16 DOI: 10.13920/j.cnki.zztlzyjsxyxb.2025.02.026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的发展,动车组开行范围不断增大,近年来冬季极端冰雪天气频发,动车组在冰雪天气下运行面临诸多风险。从动车组设备的角度,结合我国不同区域动车组运行中遭受的冰雪天气影响,分析冰雪天气下动车组行车风险,总结为冰雪击打、弓网故障和低温冰冻三类。结合国外高速铁路融冰除雪技术,给出了基于动车组运用角度应对冰雪天气的对策,以及下一步研究方向,对冰雪天气下动车组运用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论文 2025-06-16 DOI: 10.13920/j.cnki.zztlzyjsxyxb.2025.02.026

海洋沉积物的源-汇过程是连接陆地风化、海洋动力系统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纽带,对重建古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陆源与火山物质向海洋的输送过程及其控制机制。陆源物质输运受岩性-气候-海平面-洋流系统共同调控——源岩性质和气候条件通过控制风化作用决定沉积物的产量和理化性质,海平面变化主导沉积物的输送距离,洋流格局决定最终沉积分布。火山物质的输入则受火山活动强度、气候、水文及区域构造背景的多元控制。近年来,地球化学与矿物学示踪技术的发展提升了物源识别能力,但该领域仍面临从定性描述到定量解析的方法学挑战。未来研究需进一步发展多学科交叉方法,以深化对海洋沉积源-汇系统演化规律的认识。

期刊论文 2025-06-11
  • 首页
  • 1
  • 2
  • 3
  • 4
  • 5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671条,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