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4

目的 探讨医用控温仪亚低温疗法对重症颅脑损伤(STBI)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浙江省台州医院ICU收治的96例STBI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两组予控制颅内压、预防感染和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冰帽、冰毯等常规亚低温疗法,试验组予医用控温仪亚低温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7 d后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格拉斯哥评分表(GCS)]、颅内压(ICP)水平的变化,伤后3个月评估预后。结果 治疗后7 d,两组NIHSS评分和ICP水平低于治疗前,GC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NIHSS评分和ICP水平较对照组更低,GCS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 <0.05)。伤后3个月,试验组预后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医用控温仪亚低温疗法可减轻STBI患者神经功能受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颅内压、改善预后,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

期刊论文 2024-06-06

目的 探讨医用控温仪亚低温疗法对重症颅脑损伤(STBI)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浙江省台州医院ICU收治的96例STBI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两组予控制颅内压、预防感染和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冰帽、冰毯等常规亚低温疗法,试验组予医用控温仪亚低温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7 d后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格拉斯哥评分表(GCS)]、颅内压(ICP)水平的变化,伤后3个月评估预后。结果 治疗后7 d,两组NIHSS评分和ICP水平低于治疗前,GC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NIHSS评分和ICP水平较对照组更低,GCS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 <0.05)。伤后3个月,试验组预后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医用控温仪亚低温疗法可减轻STBI患者神经功能受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颅内压、改善预后,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

期刊论文 2024-06-06

目的:探究颅脑降温仪持续降温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体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降温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冰袋、冰帽等常规降温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颅脑降温仪。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h内、治疗3d、治疗7d时患者的颅内压和体温,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颅内压和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2,P>0.05)。联合组治疗24h内、治疗3d、治疗7d后颅内压和体温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8、6.490、6.488,P0.05)。结论:颅脑降温仪持续降温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体温有一定改善,且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期刊论文 2022-08-09

目的:探究颅脑降温仪持续降温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体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降温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冰袋、冰帽等常规降温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颅脑降温仪。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h内、治疗3d、治疗7d时患者的颅内压和体温,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颅内压和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2,P>0.05)。联合组治疗24h内、治疗3d、治疗7d后颅内压和体温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8、6.490、6.488,P0.05)。结论:颅脑降温仪持续降温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体温有一定改善,且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期刊论文 2022-08-09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4条  共4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