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7

为了掌握季节冻土冻结深度的变化对气候的响应,利用1961-2015年吉林省46个气象站的逐日平均气温、地表温度、积雪深度、冻土冻结深度等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突变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吉林省季节冻土冻结深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与气温、积雪的关系。结果表明:吉林省季节冻土最大冻结深度呈由西向东逐渐减小的空间分布特征,绝大多数站最大冻结深度呈减小趋势。基本上在10月开始冻结,次年3月达到最深, 6月完全融化。西部冻土冻结深度变幅较大,其次是中部,东部最小。1961-2015年季节冻土最大冻结深度以-5.8 cm·(10a)-1的速率显著减小(P<0.01)。最大冻结深度基本上呈逐年代减小的趋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最大冻结深度明显减小。最大冻结深度在1987年发生了突变,突变后平均最大冻结深度比突变前平均最大冻结深度减小了22.2 cm。通过分析气温和积雪深度对冻结深度的影响,认为冻土冻结深度对气温变化较为敏感,绝大多数站最大冻结深度与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关系。在年际变化上,气温的上升是最大冻结深度减小的主要原因。在季节冻土稳定冻结期,积雪深度超过10 cm,保温作...

期刊论文 2019-09-04

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在消融时又吸收热量降低地面温度,影响冻土发育,对气候的变化十分敏感。利用微波遥感数据1979-2014年逐日中国雪深长时间序列数据集,采用GIS空间分析和地学统计方法,分析了东北冻土区积雪深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异常变化。结果表明,东北冻土区多年平均雪深为2.92 cm,年平均雪深最高值出现在岛状多年冻土区,最低值出现在季节冻土区。东北冻土区年平均积雪深度变化以减少为主,占区域面积的39.77%,减少速率为0.07 cm·(10a)-1。东北冻土区年平均积雪深度在1986年发生突变,开始出现减少的趋势,这与气温突变年份较为吻合。受地形和气温变化影响,年平均积雪深度减少的敏感区域主要发生在岛状多年冻土区。气温是影响东北冻土区年平均积雪深度变化最主要的因素,降水量、风速、湿度、日照时数对积雪深度均有影响。季节冻土区积雪深度对气候的敏感性要大于多年冻土区。

期刊论文 2018-05-28

积雪的变化对冻土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积雪会对地表起到增温作用,在融化时又会对地面起冷却作用.本文利用基于逐日被动微波亮温数据所制作的积雪深度数据,对我国最北端黑龙江省冻土区进行积雪深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冻土区在这一时间段内积雪深度呈轻微下降的趋势.其中多年冻土区积雪深度呈下降趋势,季节冻土区呈增加的状态.积雪深度在空间上呈现北高南低,平原低,山地高的分布状态.区域内积雪深度变化主要以减少为主,占黑龙江省冻土区面积的44.33%,主要集中在多年冻土区.呈增加状态的区域占冻土区面积的37.08%,主要集中在季节冻土区.

期刊论文 2018-04-10

依据新疆阿勒泰地区气象台站观测的1961-2011年最大积雪深度、积雪日数资料与安装在库威水文站的雪特性站观测的积雪密度资料,讨论了新疆阿勒泰地区积雪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近50a来最大积雪深度变化均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且西部最大积雪深增加趋势大于东部.积雪日数变化较为复杂,在空间分布上有差异,位于最东面的富蕴和青河50a来积雪日数呈减少趋势,其余各站均为增加趋势,且东部历年平均积雪日数略高于西部,积雪日数的增加趋势比最大积雪深度增长得平缓.2011年8月-2012年9月在阿勒泰额尔齐斯河上游库威水文站架设的雪特性站观测资料表明,在额尔齐斯河源头高山区冬季积雪主要是空心化的密实化过程,升华可能是其主要的物质损失过程,引起升华的主要气象要素是气温、风速和水汽压.各站月最大冻结深度与海拔关系较为密切,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大.积雪20cm厚是积雪对下伏土壤冻结影响的一个界限,积雪厚度超过20cm就有一定的保温作用;积雪超过40cm时,气温变化对下伏土壤冻结的影响保持稳定,冻结深度也达到稳定值;但当积雪厚度超过70cm之后,冻结深度会再次发生变化,可能是由于地温从下向上的影响或地温不能与气...

期刊论文 2013-02-01

【中文摘要】对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活动层监测场地的原有观测资料,以及对在唐古拉冬克玛底流域等地的加强定位观测资料,利用3种对不同雪深的参数化方案对陆面水文过程模型VIC-3L中的积雪参数化方案的对比表明,模型对前期积雪累积厚度和积累时间非常敏感,但不同分层方案对改进模拟效果影响有限。对比表明,青藏公路沿线和疏勒河上游2007-2009年冬季积雪厚度很薄,并且空间分布极不均匀,这与最近其它研究也发现的以前可能过分夸大了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对气候的影响的认识不谋而合。结合遥感数据更准确的刻画单个格网内积雪的分布对改进陆面过程模型更为重要。通过在冬季土壤热物理参数的计算中引入含冰量及土壤盐度,提高了模式的模拟效果。对模型参数优化和不确定性的研究表明,建立各种优化算法的融合技术和法则,提高概率水文算法的效率和精度,以及集合预报是进一步减少模拟不确定性的发展方向。对MODIS卫星遥感反演的雪覆盖率的分析表明,祁连山区的积雪分布极不均匀。对区域降水和径流的分析表明,黄河上游径流变化受到较强的东亚季风的影响;新疆总径流分别于西北太平洋季风指数和西风指数存在显著的正负相关关系。

2007-01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7条  共7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