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4

积雪是北疆地区季节冻土冻融循环的主要控制因素,季节冻土又通过改变浅层土壤的冻融相态来影响积雪融水的下渗,但该地区消融季浅层土壤的冻融状态并不清楚,致使难以从机理层面准确评估积雪和冻土协同对土壤水分的调节作用。为此,本研究基于1961—2011年阿尔泰山地区6个气象站点的积雪与冻土地面监测数据,应用高斯模型和玻尔兹曼模型进行分析,在划分多雪年、少雪年和正常年的基础上,分析了北疆地区积雪和季节冻土的基本特征,详细探讨了消融期浅层土壤的冻融状态。结果表明,该地区各站点的多年平均积雪持续期为123.2 d,多年平均最大雪深为29.7 cm;季节冻土多年平均冻结期为150.9 d,平均最大冻结深度为120.3 cm。总体上,积雪呈现增加趋势,主要表现为雪深的增加;而冻土则呈现退化趋势,主要体现在冻结期缩短和最大冻结深度减少。不同类型积雪年冻土融化结束时间和积雪消融结束时间的对比分析显示,70%的多雪年和60.5%的正常年冻土融化结束时间分别比积雪消融结束时间早8.2 d和5.5 d;而少雪年冻土融化结束时间则比积雪消融结束时间晚13.2 d。总体上,所有站点的结果表明,随着积雪的增加,消融期季节...

期刊论文 2025-03-20

多年冻土泥炭地是重要的陆地碳库之一,在区域碳循环及气候变化过程中扮演重要作用。前期研究集中于区域气候变化对泥炭有机碳稳定性影响研究,但局地环境变化对其影响并不明确。新疆阿尔泰山多年冻土泥炭地是中国西北高山泥炭重要的分布地区之一,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本文选取阿尔泰山三处多年冻土区泥炭地(黑湖、哈拉萨孜和三道海子)剖面,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比分析泥炭剖面易分解的碳水化合物和结构较稳定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含量变化特征,揭示不同局地环境条件下泥炭剖面中有机碳结构变化及差异特征;并结合泥炭剖面中总有机碳(TOC)、腐殖化度(HD)和灰分等理化指标以及局地环境特征,探讨阿尔泰山多年冻土区泥炭沉积过程,揭示泥炭有机碳结构稳定性变化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阿尔泰山不同环境条件下多年冻土区泥炭剖面中有机碳结构含量特征存在明显差异。黑湖和哈拉萨孜泥炭剖面中芳香族化合物含量(26.63%和26.58%)显著高于三道海子泥炭剖面中芳香族化合物含量(21.21%);三道海子泥炭剖面中碳水化合物含量(36.12%)明显高于黑湖(21.84%)和哈拉萨孜(24.21%)泥炭剖面。(2)芳香族化合...

期刊论文 2024-08-06 DOI: 10.16089/j.cnki.1008-2786.000824

多年冻土区泥炭是全球重要的有机碳储存库,由于不同区域泥炭厚度以及计算时采用的间隔分辨率的不同,导致对全球多年冻土区泥炭地碳储量的估算不够精确。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尔泰山3处典型多年冻土区泥炭剖面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泥炭厚度,估算不同分辨率(2 cm、4 cm、8 cm和16 cm)下泥炭沼泽的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揭示3处泥炭沼泽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的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分辨率估算的泥炭沼泽碳储量存在明显差异,分辨率越低,估算结果的相对精度损失越大,泥炭沼泽单位面积碳储量的评估值越高;泥炭厚度越小,其碳储量估算受分辨率的影响越大。2 cm分辨率下的估算结果表明,新疆阿尔泰山黑湖泥炭沼泽有机碳储量为3 585.6 t/hm2,哈拉萨孜泥炭沼泽有机碳储量为2 697.1 t/hm2,三道海子泥炭沼泽有机碳储量为734.9 t/hm2;与其他地区相比,阿尔泰山多年冻土区泥炭沼泽固碳潜力巨大,区域气候模式、水热条件、植被等局地因素是影响不同泥炭沼泽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差异的主要因素。

期刊论文 2023-12-12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6.008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4条  共4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