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初,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62次全会审议通过并发布第七次评估周期第二工作组(WGII)报告大纲,为下一步编写第七次评估报告(AR7)提供了科学基础和行动指南。报告包括概要、全球评估、区域评估和领域评估四部分内容共20章,此外,还计划对《IPCC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评估技术指南(1994年)》进行更新并新增关于适应工具、模块和推动因素的内容,旨在通过系统性风险分析、包容性框架设计及方法论创新,更加全面科学地评估气候变化影响、适应与脆弱性及其最新研究进展,为全球气候政策和行动提供科学依据。文中简述了AR7 WGII关注的全球评估、区域评估和领域评估的内容和要点。与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相比,AR7 WGII在整体架构上呈现了3个新特点:(1)将全球评估置于区域和领域专题评估之前,强化对跨尺度风险的整合分析;(2)突出适应措施的有效性评估;(3)新增应对损失损害和资金章节。基于AR7 WGII报告大纲,文中在全球和区域范围、水资源管理、农业发展、公共健康与生计保障等多个领域提出了研究关键点和重要启示,为未来气候变化影响、适应与脆弱性评估的研究提供了科学框架,对推...
2025年3月初,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62次全会审议通过并发布第七次评估周期第二工作组(WGII)报告大纲,为下一步编写第七次评估报告(AR7)提供了科学基础和行动指南。报告包括概要、全球评估、区域评估和领域评估四部分内容共20章,此外,还计划对《IPCC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评估技术指南(1994年)》进行更新并新增关于适应工具、模块和推动因素的内容,旨在通过系统性风险分析、包容性框架设计及方法论创新,更加全面科学地评估气候变化影响、适应与脆弱性及其最新研究进展,为全球气候政策和行动提供科学依据。文中简述了AR7 WGII关注的全球评估、区域评估和领域评估的内容和要点。与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相比,AR7 WGII在整体架构上呈现了3个新特点:(1)将全球评估置于区域和领域专题评估之前,强化对跨尺度风险的整合分析;(2)突出适应措施的有效性评估;(3)新增应对损失损害和资金章节。基于AR7 WGII报告大纲,文中在全球和区域范围、水资源管理、农业发展、公共健康与生计保障等多个领域提出了研究关键点和重要启示,为未来气候变化影响、适应与脆弱性评估的研究提供了科学框架,对推...
2025年3月初,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62次全会审议通过并发布第七次评估周期第二工作组(WGII)报告大纲,为下一步编写第七次评估报告(AR7)提供了科学基础和行动指南。报告包括概要、全球评估、区域评估和领域评估四部分内容共20章,此外,还计划对《IPCC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评估技术指南(1994年)》进行更新并新增关于适应工具、模块和推动因素的内容,旨在通过系统性风险分析、包容性框架设计及方法论创新,更加全面科学地评估气候变化影响、适应与脆弱性及其最新研究进展,为全球气候政策和行动提供科学依据。文中简述了AR7 WGII关注的全球评估、区域评估和领域评估的内容和要点。与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相比,AR7 WGII在整体架构上呈现了3个新特点:(1)将全球评估置于区域和领域专题评估之前,强化对跨尺度风险的整合分析;(2)突出适应措施的有效性评估;(3)新增应对损失损害和资金章节。基于AR7 WGII报告大纲,文中在全球和区域范围、水资源管理、农业发展、公共健康与生计保障等多个领域提出了研究关键点和重要启示,为未来气候变化影响、适应与脆弱性评估的研究提供了科学框架,对推...
【目的】积雪未能及时清理会影响大棚的采光和结构安全,亟需一种高效、安全、适用于不同大棚结构的清雪解决方案。【方法】基于积雪剪切破坏机理及大棚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大棚清雪车。该设计采用分段式清雪臂,通过不同长度的清雪单元有效适应大棚屋面角度的变化。清雪臂的5°夹角优化设计,使顶部积雪率先滑落,并利用积雪滑落特性,在顶部积雪滑落过程中带动中部及底部积雪一同滑落。结合伸缩板和排雪模块的协同作业,完成棚前小道积雪清扫任务。【结果】该设计能够有效解决积雪清扫工作量大、作业危险性高等问题,提高了清雪作业的安全性和适应性,满足设施农业环境下的清雪需求。【结论】该清雪车设计合理、成本较低、适用性强,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目的】积雪未能及时清理会影响大棚的采光和结构安全,亟需一种高效、安全、适用于不同大棚结构的清雪解决方案。【方法】基于积雪剪切破坏机理及大棚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大棚清雪车。该设计采用分段式清雪臂,通过不同长度的清雪单元有效适应大棚屋面角度的变化。清雪臂的5°夹角优化设计,使顶部积雪率先滑落,并利用积雪滑落特性,在顶部积雪滑落过程中带动中部及底部积雪一同滑落。结合伸缩板和排雪模块的协同作业,完成棚前小道积雪清扫任务。【结果】该设计能够有效解决积雪清扫工作量大、作业危险性高等问题,提高了清雪作业的安全性和适应性,满足设施农业环境下的清雪需求。【结论】该清雪车设计合理、成本较低、适用性强,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目的】积雪未能及时清理会影响大棚的采光和结构安全,亟需一种高效、安全、适用于不同大棚结构的清雪解决方案。【方法】基于积雪剪切破坏机理及大棚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大棚清雪车。该设计采用分段式清雪臂,通过不同长度的清雪单元有效适应大棚屋面角度的变化。清雪臂的5°夹角优化设计,使顶部积雪率先滑落,并利用积雪滑落特性,在顶部积雪滑落过程中带动中部及底部积雪一同滑落。结合伸缩板和排雪模块的协同作业,完成棚前小道积雪清扫任务。【结果】该设计能够有效解决积雪清扫工作量大、作业危险性高等问题,提高了清雪作业的安全性和适应性,满足设施农业环境下的清雪需求。【结论】该清雪车设计合理、成本较低、适用性强,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南极是地球上气候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人类在南极极端环境下如何生存与适应是南极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重点综述了近20年我国南极医学研究及科考队员选拔研究和相关标准研制进展,主要包括:(1)科考队员在南极越冬条件下,易发生昼夜节律失同步和睡眠紊乱、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调节失衡、负性情绪增加等症状;(2)科考队员在南极内陆环境下,易发生急性高原病、心肺功能降低、睡眠障碍、疲劳等负性情绪增加等症状;(3)血氧饱和度低、急性高原反应症状分度评分增加、心电传导阻滞、负性情绪增加等是筛查内陆科考预选队员低氧易感个体的敏感指标;(4)制定了目前极地医学唯一的国家行业标准《极地考察队员岗前体格检查要求》(HY/T236—2018),为科学规范选拔队员提供了医学指导准则。今后应继续开展我国南极考察队员在极端环境下应激适应、代偿和损伤的生理病理变化及其机制研究,为考察队员的选拔、适应、防护、站务管理和有关政策制定等提供科学建议。
南极是地球上气候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人类在南极极端环境下如何生存与适应是南极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重点综述了近20年我国南极医学研究及科考队员选拔研究和相关标准研制进展,主要包括:(1)科考队员在南极越冬条件下,易发生昼夜节律失同步和睡眠紊乱、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调节失衡、负性情绪增加等症状;(2)科考队员在南极内陆环境下,易发生急性高原病、心肺功能降低、睡眠障碍、疲劳等负性情绪增加等症状;(3)血氧饱和度低、急性高原反应症状分度评分增加、心电传导阻滞、负性情绪增加等是筛查内陆科考预选队员低氧易感个体的敏感指标;(4)制定了目前极地医学唯一的国家行业标准《极地考察队员岗前体格检查要求》(HY/T236—2018),为科学规范选拔队员提供了医学指导准则。今后应继续开展我国南极考察队员在极端环境下应激适应、代偿和损伤的生理病理变化及其机制研究,为考察队员的选拔、适应、防护、站务管理和有关政策制定等提供科学建议。
基于分布式散射体DSs (Distributed Scatterers)的时序InSAR技术很好的弥补了PSInSAR技术在低相干区域难以获取足够形变监测点的缺陷。考虑到DS目标容易受时间和空间失相干因素的影响,从而引入斑点噪声,因此优化相干点目标的相位非常必要。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特征值分解和自适应滤波的极化相位优化方法 (EVD-FPO)。该方法利用Sentinel-1A双极化数据幅度信息识别DS与PS目标,并基于时空间相干矩阵利用特征值分解极化相位优化技术和自适应均值滤波技术改善相位质量。为了证明本文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17景Sentinel-1A双极化(VV-VH) SAR数据用于评估本文方法的性能。结果表明:EVD-FPO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相干目标点的密度和改善相位质量,相较于单极化振幅离差法(VV-DA)和振幅离差极化相位优化方法(ESM-DA)相干点目标分别增加了9.06倍和1.64倍,相较于单极化CAESAR方法提取的PS目标更加完整。为了定量评价优化后的相位结果,本文采用相位导数变化指标来评估各相位优化方法的相位质量,研究发现ESM-DA方法的平均相位导数为...
基于分布式散射体DSs (Distributed Scatterers)的时序InSAR技术很好的弥补了PSInSAR技术在低相干区域难以获取足够形变监测点的缺陷。考虑到DS目标容易受时间和空间失相干因素的影响,从而引入斑点噪声,因此优化相干点目标的相位非常必要。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特征值分解和自适应滤波的极化相位优化方法 (EVD-FPO)。该方法利用Sentinel-1A双极化数据幅度信息识别DS与PS目标,并基于时空间相干矩阵利用特征值分解极化相位优化技术和自适应均值滤波技术改善相位质量。为了证明本文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17景Sentinel-1A双极化(VV-VH) SAR数据用于评估本文方法的性能。结果表明:EVD-FPO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相干目标点的密度和改善相位质量,相较于单极化振幅离差法(VV-DA)和振幅离差极化相位优化方法(ESM-DA)相干点目标分别增加了9.06倍和1.64倍,相较于单极化CAESAR方法提取的PS目标更加完整。为了定量评价优化后的相位结果,本文采用相位导数变化指标来评估各相位优化方法的相位质量,研究发现ESM-DA方法的平均相位导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