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7

青藏铁路作为国家重要战略通道和西藏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在其建设中广泛采用了以桥代路的冻土保护措施。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工程活动增加,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出现了大量工程病害,如路基沉降、桥梁结构变形等。本文结合以往研究资料,从病害类型、病害成因、现有处置措施、面临问题分析四个方面,对路桥过渡段工程病害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结合青藏铁路路桥过渡段病害一体化处置技术试验示范工程的最新观测结果,提出未来工程病害处置方向和建议。桥体结构热源作用诱发的非均匀冻土退化是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的主要原因,而桥梁结构变形一方面由冻土地基承载力下降引起,另一方面则主要受到了桥台背后填土的季节冻胀作用。随着青藏高原暖湿化持续加剧,未来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面临更高的病害发生风险,传统补强措施已不足以应对未来风险挑战。一体化处置技术对于路桥过渡段工程病害处置展现出了良好成效,在一年内实现了高温冻土向低温冻土的转变,同时实现稳定性的快速提升,该技术对于进一步提升青藏铁路工程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论文 2025-02-28

由于冻胀融沉等病害导致青藏铁路路基问题较一般的地区更加严重且复杂多变。路桥过渡段作为道路与桥梁的重要衔接,路基与桥台的沉降差异严重影响铁路运营的安全性及行车的舒适性。结合一般地区的过渡段差异性沉降治理办法,从刚度差异入手,同时考虑冻土的活动层特性,提出桩基路桥过渡段优化结构,达到路基与桥台刚度的平缓过渡,同时对优化结构进行长期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在过渡段路基处埋设双排四根混凝土桩基后,在持续外荷载以及循环温度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桩基对冻土温度场影响较小,能保证冻土良好的稳定性;路基与桥台差异性沉降和轨面折角大幅度降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下,通过ANSYS模拟分析温度场、位移场发现,混凝土桩基对过渡段处路基的温度场影响较小,对于差异性沉降治理效果十分显著。

期刊论文 2024-09-10

铁路路桥过渡段是整个线路中至关重要部分,也是相对薄弱部位,高寒季节性冻土区铁路路桥过渡段填土冻胀引起墩台梁体变形变位,对线路平顺性造成了很大影响。针对高寒季节性冻土区铁路路桥过渡段冻胀问题,基于热力耦合理论,采用ABAQUS软件建立铁路路桥过渡段数值模型,分析过渡段温度场与填土冻胀发展变化规律,探讨由桥台后填土冻胀引起的桥梁-桥台-填土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材料热力学特性与桥台温度边界是影响温度场平衡过程与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且距桥台距离增加,影响逐渐减弱;过渡段土体地温具有正弦分布、相位滞后与振幅衰减规律;随着填土水平冻胀变形发展,桥台会逐渐发生侧移和倾斜,进而导致桥梁与桥台顶紧,影响桥梁结构安全。

期刊论文 2024-02-20

为提升路桥施工质量,避免在冻土的冻融作用下,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本文结合某公路工程实例,对冻土区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及治理措施展开分析论述。研究结果表明,在冻土区,气温变化、路基变形、路基的结构类型等因素,均会引起差异沉降,对行车舒适性及安全性造成影响。为此,提出与本工程相符的治理思路和措施以治理沉降,供同类工程参考。

期刊论文 2023-10-13 DOI: 10.16248/j.cnki.11-3723/u.2023.27.015

针对青藏铁路K1297+055路桥过渡段多年冻土区路基沉降变形,通过现场调查、理论分析及室内试验,分析了路桥过渡段病害产生的成因,采用在桥台台背回填片石的技术措施,并对变形和地温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实施整治措施后的最终沉降量为14.7~15.8 mm,达到规范要求,且地层多年冻土上限较措施前减小约1.5 m,有效提高了路基整体稳定性。

期刊论文 2023-03-03 DOI: 10.13379/j.issn.1003-8825.202201027

通过ANSYS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热棒在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埋设热棒以后在路基下形成了一个低温冻土核,明显改变了路基温度场的分布特征,热棒工作期间其周围土体温度被大大降低。研究结果对完善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工程热防护设计方法,改善其技术状况,保证多年冻土区铁路安全运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论文 2021-04-26

自青藏铁路通车以来,其冻土地区铁路路基的融沉冻胀病害层出不穷,铁路路基过渡段的差异沉降问题尤为严重。基于一般地区铁路路基过渡段差异沉降的治理方法,结合冻土区铁路路基的主动降温措施,对冻土区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结构进行了探索性的改进研究,并对改进后铁路路基过渡段的长期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将传统块碎石铁路路基上层路基填料换填成一定高度的单一粒径碎石,可使铁路路基在满足力学稳定性的前提下,实现最大限度的自然对流换热效应;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发现,改进后的铁路路基过渡段结构在气温变暖的环境背景下主动降温效果明显,且长期热稳定性好;桥台对铁路路基过渡段的温度场影响较大,建议对受太阳辐射强烈的桥台进行保温处理。

期刊论文 2019-04-22

冻土对温度有极高的敏感性,在温度影响下其物理性质会产生冻结和融化,而冻土区路桥过渡段由冻土路基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组成,因其刚度、强度及材料的不同而引起差异性沉降和桥梁的变形,一直是影响青藏铁路安全运营的一大危害。因此,对传统路桥过渡段结构提出一种改进方法,并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和传统的路桥过渡段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经改进后的过渡段结构对地基具有良好的冷却效果,具有较强的自然对流换热效应,在荷载的作用下,新型结构差异性沉降有了明显改善,极大地减少了过渡段结构因差异性沉降所带来的铁路运输危害。

期刊论文 2019-02-02

青藏铁路开通近10 a以来,各类冻土工程稳定,保证了列车平稳安全的运行。然而,青藏铁路工程也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病害问题。现场调查资料表明,冻土区路桥过渡段下沉现象较为严重。通过冻土区路桥过渡段的沉降特点和工程地质条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水或冻结层上水水热侵蚀,引起人为多年冻土上限下降、高含冰量冻土层融化,致使路基发生强烈的融化下沉。建议这类工程病害应采取主动降温措施增强地基土的冻结能力,并加强防排水设施和改善地表水条件,消除水热侵蚀所产生的融化下沉。研究结果为青藏铁路路桥过渡段的稳定性和养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论文 2017-06-21

以青藏铁路路桥过渡段作为ANSYS分析模型,采用一种8节点高级单元进行模拟,得出热棒对路桥过渡段的降温效果以及沉降差影响.有限元分析结论对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采用热棒路基来治理是否合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论文 2016-07-01
  • 首页
  • 1
  • 2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17条,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