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4

西昆仑山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势起伏大,气候干旱严寒.为了解其多年冻土分布状况,以219国道大红柳滩到奇台达坂之间的沿线区域作为西昆仑山典型区,以野外冻土钻探、坑探、物探为主要调查手段,综合分析该区域多年冻土分布的下界.对现场调查数据的初步分析表明,该区域多年冻土阳坡下界在海拔4 800m,阴坡下界在海拔4 650m,东西坡下界在海拔4 700m.依据上述冻土下界的分布规律,以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通过ArcGIS软件建立了西昆仑山典型区的多年冻土分布模型,实现了对研究区域多年冻土分布的模拟.对该区域的研究结果表明:典型区内多年冻土的分布面积为3 136.3km2,占区域总面积的89.4%.结果与青藏高原冻土图在该区域的截图相比,多年冻土的面积略有增加.对比分析模拟图和截图后发现,基于实际调查的多年冻土模拟分布图更准确的描述了河谷的融区,而截图的多年冻土分布界限较为粗糙,缩小了喀喇喀什河支沟融区,人为放大了219国道大红柳滩到奇台达坂之间的宽谷融区.

期刊论文 2012-05-04

【中文摘要】昆仑山北坡分布有我国内陆最厚的黄土,它是青藏高原隆升和亚洲内陆干旱化和大气环流变化的产物。该项目将对西昆仑山北坡保存最完好的高剥蚀台地上的厚层黄土进行钻探,获取连续完整的黄土岩芯记录,确定西昆仑山黄土的最老年代,并通过粒度、碳酸盐和孢粉等气候代用指标记录的研究,揭示黄土所记录的内陆干旱化过程,结合其它地区黄土的研究和综合集成,阐明中更新世开始时期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是否导致了西风环流的分叉和巨大的气候环境效应,完善和明确提出青藏高原隆升-大气环流变化-亚洲干旱化-全球变冷的中更新世气候变化青藏高原驱动假说。项目的完成将对我们理解中更新世初一系列未解的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事件的发生,对理解我们今天气候环境变化的规律和机制,尤其我国西北的干旱环境格局与变化趋势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006-01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4条  共4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