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6

斯瓦尔巴群岛是全球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受北极放大效应影响,该地区的冰川正在经历显著的萎缩。已有研究表明,斯瓦尔巴群岛冰川质量亏损正在加速,但目前对该地区跃动冰川造成的总体冰量损失尚不明确。本文利用高精度ICESat-2激光测高数据,采用改进的分类方法对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斯瓦尔巴地区冰川表面高程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9—2022年斯瓦尔巴地区冰川整体表面高程呈现下降趋势,平均表面高程变化率为(-0.94±0.23) m·a-1,对应的体积变化趋势为(-31.62±7.73) km3·a-1。其中,跃动冰川面积约占22%,跃动冰川的体积变化趋势为-13.23 km3·a-1,占该地区冰川总体积变化趋势的42%,因而跃动冰川变化是导致该地区总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斯瓦尔巴地区面积最大的潮水跃动冰川,Storisstraumen,在过去20年间其面积扩大了约284 km2;在本文研究时段内,其体积变化趋势为-5.67 km

期刊论文 2024-10-29

斯瓦尔巴群岛是全球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受北极放大效应影响,该地区的冰川正在经历显著的萎缩。已有研究表明,斯瓦尔巴群岛冰川质量亏损正在加速,但目前对该地区跃动冰川造成的总体冰量损失尚不明确。本文利用高精度ICESat-2激光测高数据,采用改进的分类方法对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斯瓦尔巴地区冰川表面高程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9—2022年斯瓦尔巴地区冰川整体表面高程呈现下降趋势,平均表面高程变化率为(-0.94±0.23) m·a-1,对应的体积变化趋势为(-31.62±7.73) km3·a-1。其中,跃动冰川面积约占22%,跃动冰川的体积变化趋势为-13.23 km3·a-1,占该地区冰川总体积变化趋势的42%,因而跃动冰川变化是导致该地区总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斯瓦尔巴地区面积最大的潮水跃动冰川,Storisstraumen,在过去20年间其面积扩大了约284 km2;在本文研究时段内,其体积变化趋势为-5.67 km

期刊论文 2024-10-29

对于有冰川发育的泥石流隐患点而言,获取冰川动态有助于分析泥石流触发成因.西藏波密县天摩沟是大型泥石流灾害隐患点,在过去二十年中多次暴发泥石流.本文利用Planet、TanDEM-X和Sentinel-2卫星数据估计了天摩沟冰川2016—2021年间的边界变化、2000—2016年间的表面高程变化,以及2016—2021年间的流速变化.冰川边界、表面高程和流速变化观测结果均表明天摩沟冰川在2018年7月11日大型泥石流暴发前未发生跃动或崩塌.通过分析高分辨光学影像和气象数据,认为冰川附近山体崩滑产生的岩屑,冰川前方的冰碛物和散冰,以及主沟中上游沟岸滑坡产生的松散物共同组成2018年7月11日泥石流的启动物源,灾前连续两天降水使得物源含水量达到饱和,土体抗剪强度降低,灾害当天持续小雨诱发高位物源启动,形成泥石流灾害.天摩沟冰川对泥石流发育的作用在于贡献了部分物源和水源.其流速明显高于周边冰川,主干峰值流速可达0.80±0.02 m·d-1.冰川高速流动使得高位冰碛物堆积速度快,而冰川融水使得泥石流降雨启动阈值更低.天摩沟在2018年7月之后没有再发生大规模泥石流,但是...

期刊论文 2023-06-12

对于有冰川发育的泥石流隐患点而言,获取冰川动态有助于分析泥石流触发成因.西藏波密县天摩沟是大型泥石流灾害隐患点,在过去二十年中多次暴发泥石流.本文利用Planet、TanDEM-X和Sentinel-2卫星数据估计了天摩沟冰川2016—2021年间的边界变化、2000—2016年间的表面高程变化,以及2016—2021年间的流速变化.冰川边界、表面高程和流速变化观测结果均表明天摩沟冰川在2018年7月11日大型泥石流暴发前未发生跃动或崩塌.通过分析高分辨光学影像和气象数据,认为冰川附近山体崩滑产生的岩屑,冰川前方的冰碛物和散冰,以及主沟中上游沟岸滑坡产生的松散物共同组成2018年7月11日泥石流的启动物源,灾前连续两天降水使得物源含水量达到饱和,土体抗剪强度降低,灾害当天持续小雨诱发高位物源启动,形成泥石流灾害.天摩沟冰川对泥石流发育的作用在于贡献了部分物源和水源.其流速明显高于周边冰川,主干峰值流速可达0.80±0.02 m·d-1.冰川高速流动使得高位冰碛物堆积速度快,而冰川融水使得泥石流降雨启动阈值更低.天摩沟在2018年7月之后没有再发生大规模泥石流,但是...

期刊论文 2023-06-12

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影像、SRTM DEM和TanDEM-X DEM对喀喇昆仑山中部Shigar流域不同类型冰川的面积变化、物质平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3—2016年间Shigar流域内有25条跃动冰川(面积增加1.30km2),68条前进冰川(面积增加0.86km2),50条退缩冰川(面积减少3.48km2),376条稳定冰川(面积减少1.34km2)。跃动冰川的冰川长度和规模均集中在较大范围内,前进冰川的规模略高于退缩冰川,退缩冰川多为小规模冰川,特大规模冰川保持稳定状态;不同类型冰川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且不同海拔带内水热组合条件不一致也影响冰川运动状态。2000—2013年间,流域内跃动冰川物质平衡为(+0.17±0.03)m w. e.·a-1,前进冰川物质平衡为(-0.01±0.03)m w. e.·a-1,退缩冰川物质平衡为(-0.22±0.03)m w. e.·a-1,稳定冰川物质平衡为(-0.01±0...

期刊论文 2020-10-07

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影像、SRTM DEM和TanDEM-X DEM对喀喇昆仑山中部Shigar流域不同类型冰川的面积变化、物质平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3—2016年间Shigar流域内有25条跃动冰川(面积增加1.30km2),68条前进冰川(面积增加0.86km2),50条退缩冰川(面积减少3.48km2),376条稳定冰川(面积减少1.34km2)。跃动冰川的冰川长度和规模均集中在较大范围内,前进冰川的规模略高于退缩冰川,退缩冰川多为小规模冰川,特大规模冰川保持稳定状态;不同类型冰川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且不同海拔带内水热组合条件不一致也影响冰川运动状态。2000—2013年间,流域内跃动冰川物质平衡为(+0.17±0.03)m w. e.·a-1,前进冰川物质平衡为(-0.01±0.03)m w. e.·a-1,退缩冰川物质平衡为(-0.22±0.03)m w. e.·a-1,稳定冰川物质平衡为(-0.01±0...

期刊论文 2020-10-07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6条  共6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