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准确地认识积雪动态变化,对制定积雪变化应对措施,合理的进行持续变暖下区域水资源管理,加深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认识等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基于MODIS最新版本的NDSI数据、IMS雪冰数据和192个SNOTEL站点地面积雪观测数据,依据美国西北部积雪特征确定了适于该区域的NDSI积雪判识阈值,针对各数据在不同时间段的积雪判识性能制定了不同的融合规则,提出了多源数据融合算法,得到多源数据融合计算积雪覆盖数据集——以美国西北部试验区(2000–2020)为例。验证结果表明,该融合算法得到的数据不仅较源数据精度有所改善、积雪判识综合性能提高。数据集包括:(1)试验区边界数据;(2)试验区2000–2020年每天的积雪覆盖数据(空间分辨率为500 m)。另附雪深验证点数据。数据集存储格式为.tif、.shp、.xlsx和.txt,共由7,688个数据文件组成,数据量为170 GB(压缩为1个文件,421 MB)。
全面准确地认识积雪动态变化,对制定积雪变化应对措施,合理的进行持续变暖下区域水资源管理,加深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认识等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基于MODIS最新版本的NDSI数据、IMS雪冰数据和192个SNOTEL站点地面积雪观测数据,依据美国西北部积雪特征确定了适于该区域的NDSI积雪判识阈值,针对各数据在不同时间段的积雪判识性能制定了不同的融合规则,提出了多源数据融合算法,得到多源数据融合计算积雪覆盖数据集——以美国西北部试验区(2000–2020)为例。验证结果表明,该融合算法得到的数据不仅较源数据精度有所改善、积雪判识综合性能提高。数据集包括:(1)试验区边界数据;(2)试验区2000–2020年每天的积雪覆盖数据(空间分辨率为500 m)。另附雪深验证点数据。数据集存储格式为.tif、.shp、.xlsx和.txt,共由7,688个数据文件组成,数据量为170 GB(压缩为1个文件,421 MB)。
极地钻探是获取极地冰层或冰下环境样品和在极地冰层或冰下布放科学观测仪器的最直接方法,是开展极地科学研究的必要技术手段。美国是开展极地钻探较早的国家之一,也是极地钻探强国。相比美国,我国极地钻探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美国冰钻委员会长期科学规划2021-2031》为基础,结合其官方网站和相关文献资料,梳理了美国极地钻探科学目标和极地钻探技术现状,并简要介绍了过去10年美国极地钻探的现场工作情况及其在未来3年的工作计划,以期为我国极地钻探发展提供参考。
极地钻探是获取极地冰层或冰下环境样品和在极地冰层或冰下布放科学观测仪器的最直接方法,是开展极地科学研究的必要技术手段。美国是开展极地钻探较早的国家之一,也是极地钻探强国。相比美国,我国极地钻探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美国冰钻委员会长期科学规划2021-2031》为基础,结合其官方网站和相关文献资料,梳理了美国极地钻探科学目标和极地钻探技术现状,并简要介绍了过去10年美国极地钻探的现场工作情况及其在未来3年的工作计划,以期为我国极地钻探发展提供参考。
国际上有关冻土地区输电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类似工程建设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重点以加拿大育空地区和美国阿拉斯加地区输电工程为例,对国外冻土地区输电工程建设相关经验进行系统总结,涵盖工程建设全过程,即从工程前期准备到工程设计和建设直至工程建成后的运行维护.基于此,从完善工程评估机制、建立和执行相关工程建设规范与技术标准、工程建设环境风险控制以及确保工程运营安全等方面,探讨了国外经验的可借鉴之处.
国际上有关冻土地区输电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类似工程建设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重点以加拿大育空地区和美国阿拉斯加地区输电工程为例,对国外冻土地区输电工程建设相关经验进行系统总结,涵盖工程建设全过程,即从工程前期准备到工程设计和建设直至工程建成后的运行维护.基于此,从完善工程评估机制、建立和执行相关工程建设规范与技术标准、工程建设环境风险控制以及确保工程运营安全等方面,探讨了国外经验的可借鉴之处.
了解半干旱流域中土地使用、地质构造和气候之间的复杂关系十分重要,它对恢复退化滨水区域和改善水质十分重要。位于怀俄明州的中南部的泥溪由于不稳定的河床和退化的滨水生境在1996年被美国环境保护局列入受损溪流名单中。在1985~2006年收集水质数据用以确定地表水质。对受损溪流上下游的水流历时曲线间隔和最优化管理前后的水温曲线峰值做了分析。最优化管理后,受损溪流的多年电导率、可溶固体总量和浑浊度有下降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化管理的施行与河床的稳定和滨水区域的改善呈明显的正相关。该流域今后应加强优化管理进行长期监测,以便更好地改善泥溪的水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