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依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纳木错综合观测站,应用多参数,首先确定湖相沉积物的物性特征,并进一步研究湖相岩芯沉积物环境代用指标序列的时空差异,最终构建纳木错湖相沉积物全新世以来标准的气候记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青藏高原地区普莫雍错湖芯及宁金岗桑冰芯的磁性特征,讨论青藏高原全新世以来气候的演化特征,以及与全球气候演化的关系。尤其是和南北冰芯气候记录对比,为青藏高原的演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提供新的约束。
2009-01利用在西藏纳木错流域念青唐古拉山北坡(NQN,海拔5400m)和西北保吉乡(BJ,海拔4730m)布设的两台带有四层土壤探头自动气象站(AWS)2005—2006年冬季10个月观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NQN日及月平均气温均低于BJ,但变化幅度均小于BJ,土壤冻结时间比BJ长,两处的气温梯度为0.31℃/100m。与安多月平均气温比较,推断NQN存在高山多年冻土。NQN大气—土壤及土壤内热传输速度快于BJ;冻结期内土壤中未冻水含量在0-2.5℃时发生跃变且与土壤温度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同深度处NQN土未冻水含量较小。土壤温度日变化在0~40cm深度处较明显,40cm深度以下变化很小,未冻水含量日变化在5cm深度较明显,20cm以下变化微弱。利用两观测点冻结深度(Df)与冻结积温(Tg)的良好相关建立模型,NQN为:Df-n=0.0016Tg+1.69,R2=0.9958;BJ为:Df-b=0.002Tg+1.13,R2=0.9424,并由此推断出两观测点最大季节冻结深度分别为1.69m和1.1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