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7

积雪特性是研究融雪规律、融雪径流特点以及融雪侵蚀过程的基础,是进一步探究积雪化学性质和土壤冬季温湿度变化前提。积雪和土壤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是极为敏感的,气候变暖将显著影响积雪各项特性的变化特征和冬季土壤温度的变化。然而,气候变暖对这一过程的确切影响目前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采用红外辐射仪对覆雪土壤和稳定期积雪进行增温处理以模拟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这一过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覆雪厚度和空气温度对土壤温度的影响是显著的,并通过检验后分别对H区表层、H区10 cm土层、L区表层和N区表层建立了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关于积雪特性,本次试验积雪以干雪和微湿雪为主,全试验期积雪含水率始终<3%,高温加热区(H区)雪样含水率要高于中等加热区(L区);高温加热区(H区)雪样密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中等加热区(L区)雪样密度小幅度下降;积雪孔隙率全层保持在75%~85%之间,同时各处理均表现出上层孔隙率显著大于下层的趋势;积雪粒径主要在1.2~2.5 mm之间,且上层雪粒相对独立,粒径较小,下层冰晶颗粒连结现象严重,冰晶颗粒较大,随着增温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本试验为未来研究气候变...

期刊论文 2024-12-31 DOI: 10.13249/j.cnki.sgs.20220384

积雪特性是研究融雪规律、融雪径流特点以及融雪侵蚀过程的基础,是进一步探究积雪化学性质和土壤冬季温湿度变化前提。积雪和土壤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是极为敏感的,气候变暖将显著影响积雪各项特性的变化特征和冬季土壤温度的变化。然而,气候变暖对这一过程的确切影响目前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采用红外辐射仪对覆雪土壤和稳定期积雪进行增温处理以模拟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这一过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覆雪厚度和空气温度对土壤温度的影响是显著的,并通过检验后分别对H区表层、H区10 cm土层、L区表层和N区表层建立了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关于积雪特性,本次试验积雪以干雪和微湿雪为主,全试验期积雪含水率始终<3%,高温加热区(H区)雪样含水率要高于中等加热区(L区);高温加热区(H区)雪样密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中等加热区(L区)雪样密度小幅度下降;积雪孔隙率全层保持在75%~85%之间,同时各处理均表现出上层孔隙率显著大于下层的趋势;积雪粒径主要在1.2~2.5 mm之间,且上层雪粒相对独立,粒径较小,下层冰晶颗粒连结现象严重,冰晶颗粒较大,随着增温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本试验为未来研究气候变...

期刊论文 2024-12-31 DOI: 10.13249/j.cnki.sgs.20220384

积雪特性是研究融雪规律、融雪径流特点以及融雪侵蚀过程的基础,是进一步探究积雪化学性质和土壤冬季温湿度变化前提。积雪和土壤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是极为敏感的,气候变暖将显著影响积雪各项特性的变化特征和冬季土壤温度的变化。然而,气候变暖对这一过程的确切影响目前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采用红外辐射仪对覆雪土壤和稳定期积雪进行增温处理以模拟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这一过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覆雪厚度和空气温度对土壤温度的影响是显著的,并通过检验后分别对H区表层、H区10 cm土层、L区表层和N区表层建立了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关于积雪特性,本次试验积雪以干雪和微湿雪为主,全试验期积雪含水率始终<3%,高温加热区(H区)雪样含水率要高于中等加热区(L区);高温加热区(H区)雪样密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中等加热区(L区)雪样密度小幅度下降;积雪孔隙率全层保持在75%~85%之间,同时各处理均表现出上层孔隙率显著大于下层的趋势;积雪粒径主要在1.2~2.5 mm之间,且上层雪粒相对独立,粒径较小,下层冰晶颗粒连结现象严重,冰晶颗粒较大,随着增温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本试验为未来研究气候变...

期刊论文 2024-12-31 DOI: 10.13249/j.cnki.sgs.20220384

本数据集是基于科技基础资源调查项目“中国积雪特性及分布”的支持,于2017–2020年在中国东北–内蒙古、新疆和青藏高原三个典型积雪区获取的积雪特性地面调查数据。调查的时间跨度为两个完整的积雪季节,调查属性包括:积雪深度、雪水当量、积雪密度、积雪温度、雪粒径、p H值、阴阳离子等物理和化学特性。调查数据经过自检、交叉检查等质量控制,保证数据的规范性、合理性和完整性,形成了7个数据集,并撰写了详细的说明文档。本数据是首个覆盖中国典型积雪区、包含完整积雪季节,且观测理化特性最全面的积雪特性数据,可以为我国积雪遥感反演、积雪分类、积雪水资源估算等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期刊论文 2022-11-07

本数据集是基于科技基础资源调查项目“中国积雪特性及分布”的支持,于2017–2020年在中国东北–内蒙古、新疆和青藏高原三个典型积雪区获取的积雪特性地面调查数据。调查的时间跨度为两个完整的积雪季节,调查属性包括:积雪深度、雪水当量、积雪密度、积雪温度、雪粒径、p H值、阴阳离子等物理和化学特性。调查数据经过自检、交叉检查等质量控制,保证数据的规范性、合理性和完整性,形成了7个数据集,并撰写了详细的说明文档。本数据是首个覆盖中国典型积雪区、包含完整积雪季节,且观测理化特性最全面的积雪特性数据,可以为我国积雪遥感反演、积雪分类、积雪水资源估算等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期刊论文 2022-11-07

【目的】对比分析天山北坡不同下垫面融雪期积雪特性(积雪深度、积雪密度、液态含水率、雪层温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融雪期林地、草地、裸地积雪特性、气象因子(气温、太阳辐射、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因子(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气象因子、土壤因子与3种下垫面积雪特性间的相关性。【结果】融雪期林地、草地、裸地平均积雪深度分别为8.06、18.67、16.34 cm;林地积雪层平均积雪密度、平均液态含水率均大于草地和裸地,分别为0.48g/cm3、0.66%;林地平均积雪层温度(-0.032℃)均小于草地、裸地;融雪期裸地积雪深度与太阳辐射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60;草地积雪密度与太阳辐射显著正相关;裸地积雪密度、液态含水率、积雪层温度与气温极显著正相关;融雪期林地积雪密度与10 cm处的土壤层温度、土壤层含水率显著正相关;草地积雪深度与40、50、60 cm处的土壤层温度极显著负相关,与20、30cm处的土壤含水率显著负相关,草地积雪密度与20、30、40、50、60cm处土壤层温度极显著正相关;裸地积雪深度与10 cm处土...

期刊论文 2020-12-09 DOI: 10.13522/j.cnki.ggps.2019056

【目的】对比分析天山北坡不同下垫面融雪期积雪特性(积雪深度、积雪密度、液态含水率、雪层温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融雪期林地、草地、裸地积雪特性、气象因子(气温、太阳辐射、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因子(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气象因子、土壤因子与3种下垫面积雪特性间的相关性。【结果】融雪期林地、草地、裸地平均积雪深度分别为8.06、18.67、16.34 cm;林地积雪层平均积雪密度、平均液态含水率均大于草地和裸地,分别为0.48g/cm3、0.66%;林地平均积雪层温度(-0.032℃)均小于草地、裸地;融雪期裸地积雪深度与太阳辐射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60;草地积雪密度与太阳辐射显著正相关;裸地积雪密度、液态含水率、积雪层温度与气温极显著正相关;融雪期林地积雪密度与10 cm处的土壤层温度、土壤层含水率显著正相关;草地积雪深度与40、50、60 cm处的土壤层温度极显著负相关,与20、30cm处的土壤含水率显著负相关,草地积雪密度与20、30、40、50、60cm处土壤层温度极显著正相关;裸地积雪深度与10 cm处土...

期刊论文 2020-12-09 DOI: 10.13522/j.cnki.ggps.2019056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7条  共7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