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季节冻土区滑坡灾害的发生频率逐渐增加且危害加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相对于非季节冻土区,季节冻土区的积雪消融和土体冻融的物理过程是否对滑坡产生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2002年5月9日发生在中国天山伊犁地区的一个巨型黄土滑坡群(加郎普特滑坡群)为本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案例。本研究基于实地勘察、遥感影像判识、气象数据分析和黄土特征试验等方法,探究加朗普特滑坡群的形成过程,揭示其破坏模式和失稳机理。研究表明,加朗普特黄土滑坡群由3个滑坡构成,总堆积方量约1 735.5×104 m3,滑动过程断断续续持续了2天,其形成与发展是多级、多次的推移式滑动破坏过程。加朗普特滑坡群的发生是早期融雪和后期暴雨耦合触发的结果。春季气温异常升高驱动的积雪融水影响斜坡前期变形演化,极端暴雨是滑坡发生的激发因素。另外,特殊坡体结构和地层组合为黄土滑坡发生提供了物质结构基础。结合斜坡变形过程我们建立了考虑降水入渗和冻融循环作用的黄土斜坡变形破坏模式,并提出了黄土斜坡滑面静态液化和坡脚滑动液化的联合是诱发黄土滑坡发生的重要机理。随着气候变化驱动的异常升温事件增多,未来天山季节冻土区发生大型黄土滑坡的风险极高。本...
近年来,季节冻土区滑坡灾害的发生频率逐渐增加且危害加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相对于非季节冻土区,季节冻土区的积雪消融和土体冻融的物理过程是否对滑坡产生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2002年5月9日发生在中国天山伊犁地区的一个巨型黄土滑坡群(加郎普特滑坡群)为本研究提供一个理想案例。基于实地勘察、遥感影像判识、气象数据分析和黄土特征试验等方法,试图去探究加朗普特滑坡群的形成过程,揭示其破坏模式和失稳机理。研究表明,加朗普特黄土滑坡群由3个滑坡构成,总堆积方量约1 735.5×10~4 m3,滑动过程断断续续持续了2天,其形成与发展是多级、多次的推移式滑动破坏过程。加朗普特滑坡群发生是早期融雪和后期暴雨耦合触发的结果。春季气温异常升高驱动的积雪融水影响斜坡前期变形演化,极端暴雨是滑坡发生的激发因素。另外,特殊坡体结构和地层组合为黄土滑坡发生提供了物质结构基础。结合斜坡变形过程我们建立了考虑降水入渗和冻融循环作用的黄土斜坡变形破坏模式,并提出了黄土斜坡滑面静态液化和坡脚滑动液化的联合是诱发黄土滑坡发生的重要机理。随着气候变化驱动的异常升温事件增多,未来天山季节冻土区发生大型黄...
【中文摘要】通过不同应力状态下土动力试验阐明了:饱和软粘土的UU循环强度遵循Mises破坏准则;利用摩尔-库伦破坏准则可近似描述k0固结饱和粘土不排水静强度与循环强度的变化;当循环应力周期从10秒增加至100秒时,若循环破坏次数小于1000,k0固结饱和粘土不排水循环强度降低小于3%;当循环破坏次数大于1000时,周期变化对循环强度没有影响。通过大量静荷载与循环荷载作用下吸力锚承载力模型试验,揭示出吸力锚有3种典型破坏模式:竖向拔出土层、水平挤压土层与倾斜挤压土层破坏模式。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了三种破坏模式对应的破坏机理。模型试验还揭示出:循环荷载的作用可以改变锚的破坏模式,使锚的承载力明显降低,且当循环破坏次数小于1000时,承载力最多降低75%左右;荷载循环周期从10秒增加至100秒时,循环承载力最多降低不超过8%,当循环破坏次数大于1000时,可忽略周期对循环承载力的影响。建立了3种评价张紧式吸力锚循环承载力的方法:弹塑性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极限平衡分析方法以及塑性上限分析方法,并通过模型试验验证了这些方法的可行性。成功开发出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多功能伺服控制电动加载装置,并申请了发明专利。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