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冻土水文实践与研究,对黑龙江省冻土水文专家的工作经历、主要科研成果和冻土水文研究思路进行梳理。基于水文水利计算基本理论,结合生产实践中的实测资料,黑龙江省水文工作者总结了冻土影响下的冻期与非冻期产流方式区别、融雪和融冻期降雨径流关系、冻土地区三水转换关系等问题,提出将实际蓄水量、蒸散发能力、入渗能力、土壤含水量消退系数、径流系数综合到一张图上进行分析。
分析讨论了冻土温度状况研究中相关问题,包括构成多年冻土层的岩性、含水量、结构和构造,决定多年冻土温度状况动态变化的地面温度与气温间的关系,地中热流,研究区域的确定以及取决于地层的岩性、含水量、结构和构造、容重的热量在地层内传播过程的热物理参数.在分析物理学、地学和气候学等学科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笔者认为:1)在研究冻土温度状况问题中,研究区域应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时间尺度确定,由于多年冻土层内不同深度上的温度和热流(或温度梯度)随时间的不同影响深度也不同,研究数十年时间尺度的多年冻土温度状况问题,一般应取多年冻土下限处的地中热流(或温度梯度)作为问题的下边界条件;2)以气温积温(或气温)与地面温度积温(或地面温度)比值所定义的N系数不仅存在年变化、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并在求解时必须已知地面冻结(或融化)的持续时间,而在目前对于不同地面条件缺乏定量描述气温与地面温度间关系的实验基础.因此,在缺乏比较严格的地面条件定量描述的情况下,应用气温与地面温度之差描述二者间的关系可能更为简单;3)在青藏高原地区,由于不同区域地形、地面条件、地层岩性以及地中热流等存在着很大差异,因而,不同区域多年冻土的热状况...
首次提出冰率的概念,对冻土的结构性研究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并结合青藏铁路北麓河路基填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对正冰率与含水量和压实度的关系作了较为浅显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