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雪反照率对全球的辐射与能量、水循环和气候变化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准确理解积雪地表反照率的精度和不确定性对于积雪反照率产品的应用、改进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对反照率产品的评估主要集中在无雪地表或者永久冰雪地表,但是季节性积雪在全球也有广泛的分布,且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利用位于FLUXNET地面站点具有空间代表性的积雪反照率数据,对积雪地表下新版本的MCD43A3反照率产品进行了精度验证与分析。研究区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非雪地表,积雪覆盖下的MCD43A3反照率产品有着较高的缺失率,最高可达24.95%,在积雪期MCD43A3反照率产品采用备份反演算法的比例也比较高,最高可达78.06%。相比于非雪地表,所有站点下的积雪反照率产品的精度均出现了下降,均方根误差(RMSE)最小为0.101 5,最大可达0.238 7。在积雪期,MCD43A3反照率产品的精度和地表类型密切相关,其中常绿针叶林的精度最低,RMSE最大为0.238 7,biasR最大为88.88%,可以看出产品算法对复杂地表的计算和反演能力略有欠缺。验证中还发现了MCD43A3中使用的核函数模型和备份反演算法在积雪反照率产品...
积雪反照率对全球的辐射与能量、水循环和气候变化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准确理解积雪地表反照率的精度和不确定性对于积雪反照率产品的应用、改进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对反照率产品的评估主要集中在无雪地表或者永久冰雪地表,但是季节性积雪在全球也有广泛的分布,且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利用位于FLUXNET地面站点具有空间代表性的积雪反照率数据,对积雪地表下新版本的MCD43A3反照率产品进行了精度验证与分析。研究区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非雪地表,积雪覆盖下的MCD43A3反照率产品有着较高的缺失率,最高可达24.95%,在积雪期MCD43A3反照率产品采用备份反演算法的比例也比较高,最高可达78.06%。相比于非雪地表,所有站点下的积雪反照率产品的精度均出现了下降,均方根误差(RMSE)最小为0.101 5,最大可达0.238 7。在积雪期,MCD43A3反照率产品的精度和地表类型密切相关,其中常绿针叶林的精度最低,RMSE最大为0.238 7,biasR最大为88.88%,可以看出产品算法对复杂地表的计算和反演能力略有欠缺。验证中还发现了MCD43A3中使用的核函数模型和备份反演算法在积雪反照率产品...
中国科学院黑河遥感试验研究站(以下简称"黑河遥感站")立足寒旱区内陆河流域,通过星空地一体化的综合观测手段,精细化地观测黑河流域的水文气象要素,在科学上为寒旱区定量遥感、尺度转换、模型集成等方面的研究作出突出贡献,在服务国家需求上为流域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公园建设等提供科技支撑。黑河遥感站构建了我国第一个多要素-多尺度-精细化流域综合观测系统,积累了大量的长期观测数据,为流域综合观测提供了示范;开展了深入的寒旱区定量遥感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寒旱区关键特色遥感数据产品,且得到了广泛应用;构建了异质性地表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并形成了相关国家标准;在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社会经济模型,以及流域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中起到关键支撑作用。总体上,黑河遥感站实现了从传统单站观测向流域综合观测系统的转型,实践和推进了观测-模型-决策一体化研究,是新时代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综合监测的典型,也是以流域为单元开展地球表层系统科学研究的示范。
中国科学院黑河遥感试验研究站(以下简称"黑河遥感站")立足寒旱区内陆河流域,通过星空地一体化的综合观测手段,精细化地观测黑河流域的水文气象要素,在科学上为寒旱区定量遥感、尺度转换、模型集成等方面的研究作出突出贡献,在服务国家需求上为流域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公园建设等提供科技支撑。黑河遥感站构建了我国第一个多要素-多尺度-精细化流域综合观测系统,积累了大量的长期观测数据,为流域综合观测提供了示范;开展了深入的寒旱区定量遥感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寒旱区关键特色遥感数据产品,且得到了广泛应用;构建了异质性地表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并形成了相关国家标准;在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社会经济模型,以及流域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中起到关键支撑作用。总体上,黑河遥感站实现了从传统单站观测向流域综合观测系统的转型,实践和推进了观测-模型-决策一体化研究,是新时代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综合监测的典型,也是以流域为单元开展地球表层系统科学研究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