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4

为了探求越冬期间日光温室地表灌溉水温度的调控措施,以小东川河地表水为研究对象,借助传热学的方法,分析了越冬期间河流地表水温度的变化特性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在水面非结冰期和结冰期,水温的变化趋势与气温的变化趋势一致,河流地表水温度都具有随气温呈余弦的日变化规律;在水面结冰期河流地表水温度基本处于相对稳定(-3.6℃左右)状态,而且水温持续高于气温;河床砂卵石介质对河流地表水的热量补给作用、河流表面冰盖及薄层空气的隔热作用和不同介质比热的差异是河流地表水水温变化特性产生的关键原因;河流地表水水温与气温具有较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9以上。研究结果可为越冬期日光温室灌溉水温的调控提供基础参数和依据。

期刊论文 2018-07-10

利用ARCGIS的空间统计分析和栅格计算功能,对黑龙江省30个气温站1960~2015年间的冻土平均厚度和气温数据进行相关关系的分析.研究发现:(1)黑龙江多年冻土出现退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冻土厚度和分布面积缩小以及部分多年冻土消失.(2)1960~2015年间气温升高是多年冻土退化的主要自然原因.(3)55年来黑龙江冻土退化与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的相关关系.

期刊论文 2017-04-06

冻土是指含有水分的土壤因温度下降到0℃或以下而呈冻结的状态。它是反映土壤热状况的一项指标,在研究地表和大气的热量交换上有重要意义[1]。基于此,通过分析2003-2012年近10 a来南京站冻土出现时间与日最低地温、日最低气温及08:005cm地温间的相关关系,大致判断出江苏省南京市出现冻土的气象条件。

期刊论文 2014-01-07

在分析传统冻土器结构缺陷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改进试验,以一种新的试验设备和采样方法获取冻土深度资料,与外界实际观测到的土壤冻结情况有较好的响应。对比分析传统冻土采样资料,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冻土资料的分布,新、旧两种方法所获取的数据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传统冻土器结构、采样方法表现出显著的缺陷和不足:响应差,漏采样严重;新方法所获取的冻土深度数据与最低温度及低温下的风速、时温累积等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本文阐述的试验方法和结果为改进传统冻土仪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依据。

期刊论文 2011-08-02 DOI: 10.19441/j.cnki.issn1006-009x.2011.02.003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4条  共4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