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

作为全球碳循环系统及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冻土区土壤甲烷排放在土壤碳库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反馈联动机制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并因此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前沿热点问题。冻土区土壤甲烷排放的气源主要为微生物产甲烷活动和冻土层、天然气水合物中的气体释放作用,其中,微生物气源的研究较为成熟,而冻土层和天然气水合物气源甲烷的排放研究目前尚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在影响因子方面,文献计量学统计结果中出现频次最多的关键词依次为土壤温度、湿度和水位条件、有机质含量、地表植被条件等,这些要素可以对甲烷产生、传输和氧化吸收等多个环节产生影响。模型计算法是当前冻土区土壤甲烷排放评估预测的主要方法,包括早期的统计计算模型和近年来出现的基于土壤甲烷排放成因机理的过程模型,相关计算结果有效地支撑了全球气候变化评估研究。通过对冻土区土壤甲烷排放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发现当前对冻土区土壤甲烷排放的气源和单因子影响作用认识较为明确,不同尺度的监测和评估方法也较为成熟。但是,对多气源作用下的冻土区土壤甲烷复合排放研究仍然较为薄弱,尤其是在冻土层和天然气水合物的甲烷释放方面,还缺少相关的定量计算研究。与此同时,在影响因子研究...

期刊论文 2023-07-04 DOI: 10.13745/j.esf.sf.2023.5.29

本文通过热棒路基使用的可行性、热棒效果的显著性及热棒路基监测的规范性、准确性及科学性初步分析、综合对比了2种多年冻土区路基热棒效果监测的方法,结果发现钻孔地温监测方法较适合高原气候,能够有效、准确的监测热棒影响半径及使用效果。

期刊论文 2016-02-19

分析了多年冻土地区路堤变形机理。从测试原理、测试项目布设、仪器选择、测试元件的安装和埋设以及数据的采集等多方面重点讨论了如何在多年冻土地区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监测系统。同时分析了测试数据中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的具体原因

期刊论文 2005-08-19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3条  共3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