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高寒冻土地区的特点,分析了公路桥梁病害及其产生机理,指出导致高寒冻土地区公路桥梁病害的原因有设计不合理、工艺方法选择不当等原因,同时提出病害处理与桥梁加固方法,为实际桥梁养护及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高海拔冻土地区环境特殊,地形地貌复杂多用,具有早晚温差大、年均气温较低、日照辐射大、多年冻土等特点。总体而言在高海拔冻土地区进行沥青路面施工难度很大,而且容易出现质量问题。鉴于此,本文将对沥青路面主要的病害类型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然后就如何预防和控制沥青路面质量缺陷谈几点看法。
以黑龙江省冻土区公路工程为例,对纵向开裂、路基融沉、边坡冻融松散、冻胀和冰丘等常见病害进行了机理分析,旨在为黑龙江省多年冻土地区道路的养护与维修提供理论参考。
在多年冻土地区修建道路有许多特殊的工程地质问题。根据多年的数据调查发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路基下多年冻土升温,导致冻土上限下降,冻土开始逐渐退化融沉,由此导致的路基病害仍在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热融沉陷。冻土融沉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最终引发沥青道面产生形变,导致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等多种病害。在对多年冻土地区沥青路面病害破损资料调查的基础上,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本文简要分析了高原多年冻土地区较为常见的道路病害以及引发病害的原因,同时对纵向裂缝形成机理加以分析,并从新建道路、裂缝处置等方面分析了如何对高原多年冻土地区道路纵向裂缝进行处理,以期保证该区域道路的使用安全,延长其使用寿命。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路面病害率高,不同路面形式的病害表现也不尽相同。根据214国道姜路岭至清水河段多年冻土区水泥路面与沥青路面的大量调查资料,对路面病害的发育性状及分布现状进行统计,详细计算了路面的单公里病害率和总病害率。120.675km水泥路面的总病害率为16.22%,202.325km沥青路面的总病害率为3.38%。水泥路面比沥青路面病害数量多,且规模大,以破碎板、纵向裂缝为主,破碎板数目达到6472块;沥青路面沉陷显著,其次是网裂、波浪。结合调查结果,对214国道路面的病害进一步分类分析,研究了主要病害的发生机理及分布规律与冻土的关系,为今后寒冷地区公路路面的建设、养护等工作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