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 WSOC)是土壤碳库最活跃的成分,其产生、迁移和转化对土壤质量、肥力与碳库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土壤WSOC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甚少。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西段疏勒河源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对土壤WSOC含量及其占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比值(WSOC/SOC)的剖面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WSOC季节变化显著(P 0.05),即春季递减、夏季递增、秋季"V"型、冬季倒"N"型分布,且全年WSOC平均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3) WSOC/SOC季节与剖面变化均显著(P <0.05),其中,不同土层WSOC/SOC大致呈冬夏高春秋低的"N"型分布,其季节变化范围为0.14%~0.29%,同一季节不同土层WSOC/SOC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不同分布,即春季"M"型...
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 WSOC)是土壤碳库最活跃的成分,其产生、迁移和转化对土壤质量、肥力与碳库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土壤WSOC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甚少。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西段疏勒河源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对土壤WSOC含量及其占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比值(WSOC/SOC)的剖面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WSOC季节变化显著(P 0.05),即春季递减、夏季递增、秋季"V"型、冬季倒"N"型分布,且全年WSOC平均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3) WSOC/SOC季节与剖面变化均显著(P <0.05),其中,不同土层WSOC/SOC大致呈冬夏高春秋低的"N"型分布,其季节变化范围为0.14%~0.29%,同一季节不同土层WSOC/SOC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不同分布,即春季"M"型...
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 WSOC)是土壤碳库最活跃的成分,其产生、迁移和转化对土壤质量、肥力与碳库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土壤WSOC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甚少。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西段疏勒河源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对土壤WSOC含量及其占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比值(WSOC/SOC)的剖面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WSOC季节变化显著(P 0.05),即春季递减、夏季递增、秋季"V"型、冬季倒"N"型分布,且全年WSOC平均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3) WSOC/SOC季节与剖面变化均显著(P <0.05),其中,不同土层WSOC/SOC大致呈冬夏高春秋低的"N"型分布,其季节变化范围为0.14%~0.29%,同一季节不同土层WSOC/SOC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不同分布,即春季"M"型...
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 WSOC)是土壤碳库最活跃的成分,其产生、迁移和转化对土壤质量、肥力与碳库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土壤WSOC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甚少。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西段疏勒河源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对土壤WSOC含量及其占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比值(WSOC/SOC)的剖面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WSOC季节变化显著(P 0.05),即春季递减、夏季递增、秋季"V"型、冬季倒"N"型分布,且全年WSOC平均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3) WSOC/SOC季节与剖面变化均显著(P <0.05),其中,不同土层WSOC/SOC大致呈冬夏高春秋低的"N"型分布,其季节变化范围为0.14%~0.29%,同一季节不同土层WSOC/SOC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不同分布,即春季"M"型...
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 WSOC)是土壤碳库最活跃的成分,其产生、迁移和转化对土壤质量、肥力与碳库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土壤WSOC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甚少。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西段疏勒河源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对土壤WSOC含量及其占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比值(WSOC/SOC)的剖面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WSOC季节变化显著(P 0.05),即春季递减、夏季递增、秋季"V"型、冬季倒"N"型分布,且全年WSOC平均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3) WSOC/SOC季节与剖面变化均显著(P <0.05),其中,不同土层WSOC/SOC大致呈冬夏高春秋低的"N"型分布,其季节变化范围为0.14%~0.29%,同一季节不同土层WSOC/SOC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不同分布,即春季"M"型...
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 WSOC)是土壤碳库最活跃的成分,其产生、迁移和转化对土壤质量、肥力与碳库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土壤WSOC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甚少。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西段疏勒河源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对土壤WSOC含量及其占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比值(WSOC/SOC)的剖面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WSOC季节变化显著(P 0.05),即春季递减、夏季递增、秋季"V"型、冬季倒"N"型分布,且全年WSOC平均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3) WSOC/SOC季节与剖面变化均显著(P <0.05),其中,不同土层WSOC/SOC大致呈冬夏高春秋低的"N"型分布,其季节变化范围为0.14%~0.29%,同一季节不同土层WSOC/SOC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不同分布,即春季"M"型...
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 WSOC)是土壤碳库最活跃的成分,其产生、迁移和转化对土壤质量、肥力与碳库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土壤WSOC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甚少。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西段疏勒河源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对土壤WSOC含量及其占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比值(WSOC/SOC)的剖面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WSOC季节变化显著(P 0.05),即春季递减、夏季递增、秋季"V"型、冬季倒"N"型分布,且全年WSOC平均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3) WSOC/SOC季节与剖面变化均显著(P <0.05),其中,不同土层WSOC/SOC大致呈冬夏高春秋低的"N"型分布,其季节变化范围为0.14%~0.29%,同一季节不同土层WSOC/SOC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不同分布,即春季"M"型...
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 WSOC)是土壤碳库最活跃的成分,其产生、迁移和转化对土壤质量、肥力与碳库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土壤WSOC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甚少。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西段疏勒河源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对土壤WSOC含量及其占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比值(WSOC/SOC)的剖面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WSOC季节变化显著(P 0.05),即春季递减、夏季递增、秋季"V"型、冬季倒"N"型分布,且全年WSOC平均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3) WSOC/SOC季节与剖面变化均显著(P <0.05),其中,不同土层WSOC/SOC大致呈冬夏高春秋低的"N"型分布,其季节变化范围为0.14%~0.29%,同一季节不同土层WSOC/SOC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不同分布,即春季"M"型...
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西段疏勒河源区多年冻土区0~50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稳定型和极不稳定型多年冻土区0~50 cm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含量范围分别为0.015~0.620 g/kg和0.019~0.411 g/kg,微生物量氮含量范围分别为0.644~12.770 mg/kg和0.207~3.725 mg/kg;土壤微生物量总体呈现出稳定型显著高于极不稳定型多年冻土,表明多年冻土退化(多年冻土由稳定型退化为极不稳定型)对土壤微生物量积累有明显抑制作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占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占全氮的比值在稳定型多年冻土中显著高于极不稳定型,表明多年冻土退化对土壤微生物的矿化能力有明显抑制作用。土壤微生物量及其与土壤养分的比值有显著的剖面变化特征,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与土壤温度显著负相关,与地下生物量显著正相关。稳定型多年冻土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碳氮比正相关、与氧化还原电位负相关;不稳定型多年冻土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pH正相关。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温度和pH在剖面变化上显著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驱动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在...
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西段疏勒河源区多年冻土区0~50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稳定型和极不稳定型多年冻土区0~50 cm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含量范围分别为0.015~0.620 g/kg和0.019~0.411 g/kg,微生物量氮含量范围分别为0.644~12.770 mg/kg和0.207~3.725 mg/kg;土壤微生物量总体呈现出稳定型显著高于极不稳定型多年冻土,表明多年冻土退化(多年冻土由稳定型退化为极不稳定型)对土壤微生物量积累有明显抑制作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占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占全氮的比值在稳定型多年冻土中显著高于极不稳定型,表明多年冻土退化对土壤微生物的矿化能力有明显抑制作用。土壤微生物量及其与土壤养分的比值有显著的剖面变化特征,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与土壤温度显著负相关,与地下生物量显著正相关。稳定型多年冻土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碳氮比正相关、与氧化还原电位负相关;不稳定型多年冻土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pH正相关。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温度和pH在剖面变化上显著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驱动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