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DCCA),对大兴安岭24个冻土湿地植物群落进行排序,对划分出的3个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的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活型和水分生态型等生态特征进行了环境梯度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纬度的降低,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日照时间逐渐增大,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湿度逐渐减小,调查的24个冻土湿地可划分为3组。从大片多年冻土区到大片-岛状多年冻土区,再到稀疏岛状多年冻土区,灌木多样性逐渐减小(p<0.05),草本植物多样性逐渐增加(p<0.05);中生植物种类所占比例分别为38.5%、55.9%和64.4%,沼生植物的重要值逐渐减小(p<0.05),中生和旱生植物的重要值逐渐增大(p<0.05),表明冻土湿地的土壤水分条件逐渐中生化,甚至出现旱生化趋势。地面芽植物在3个多年冻土区的湿地植物群落中始终占优势地位,高位芽和地下芽植物次之,反映了该区冬季漫长、严寒而潮湿,夏季较短的气候特征。大片-岛状多年冻土区作为大片多年冻土区和稀疏岛状多年冻土区的过渡区,其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特征与稀疏岛状多年冻土区更相近。
对大兴安岭冻土湿地植物的生态特征和分布区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的24个冻土湿地共有201种植物,隶属于40个科、121个属。其中,菊科和蔷薇科的种类最多,占所有植物种类的26.8%。在5种生活型中,地面芽植物的种类最多,占71%;高位芽和地下芽植物分别占13%和12%;地上芽和1年生植物各占2%。在4种水分生态型中,中生、湿生、沼生和旱生植物的种类分别占61%、28%、8%和3%。在4种分布区型中,温带性质分布型的种数最多;受高山及高纬度地理位置的影响,亚寒带-寒带性质分布型的种数次之。冻土湿地植物的生态特征表明,该地区具有夏季较短、冬季严寒而漫长的气候特征,以及土壤水分条件有向中生性发展的趋势。对大兴安岭冻土湿地植物生态特征的研究对进一步研究该区的环境变化以及冻土湿地的退化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