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2

人工建植作为恢复“黑土滩”型退化草地的一项重要举措已被广泛应用,目前已有研究主要评估了人工建植对植被特征与土壤固碳能力的影响,但其对土壤冻融过程的影响鲜有研究。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中西段疏勒河源多年冻土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及人工建植区为研究对象,对“黑土滩”和人工建植区土壤温度、含水量、盐分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冬季人工建植区较“黑土滩”土壤温度更高且受气温波动小,土壤含水量整体略高于“黑土滩”且受降水影响小,土壤盐分含量较“黑土滩”有所降低,其中夏、秋两季最明显,符合人工建植区较“黑土滩”有更好的保温效果和抗盐碱化作用的预期。2)人工建植后的土壤冻结日延长,融化日和冻融日缩短,表明人工建植能有效降低“黑土滩”土壤冻融过程的发生频率,进而减弱冻融侵蚀。研究结果对寒区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期刊论文 2022-11-11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而铁路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破坏了沿线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了在铁路工程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青藏铁路沿线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对沿线的沙害进行预防与生态治理,根据青藏高原铁路路域自然环境特征,开发并采用了植生袋、厚层基质喷附和三维网三种生态环境工程保护新技术。实践证明,应用此类新技术在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沿线进行生态工程建设可大幅度减小对铁路沿线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有效解决该区域生态环境修复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期刊论文 2010-10-12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2条  共2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