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2

对人工冻结工程灾害过程中发生的人工冻土水热侵蚀问题进行了概念上的定义,并指出该问题的实质是双移动边界位置的确定。采用自行研制的冻土侵蚀室内模拟试验装置对该问题进行研究,介绍了试验装置及测点布置情况,给出双移动位置的定量判定标准。选择影响水热侵蚀的水流速率、冻土初始温度、土体含水率3个主要因素作为试验变量,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试验分组,得到不同情况下双边界随时间的移动变化情况。试验研究发现:双边界移动速率随流速呈现两阶段变化规律,即先快速增加后平稳趋势,表明冻土的存在使侵蚀速率大大减缓;冻土初始温度对于边界移动的影响并不明显,3种情况下侵蚀边界移动情况基本一致;土体饱和与否对水热侵蚀边界移动有很大影响,土体未饱和时对应的潜蚀速率明显大于饱和时的潜蚀速率。

期刊论文 2023-03-30

针对冻结工程灾变过程中渗水孔隙等灾害源在地下水热流侵蚀作用下逐渐扩展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建立了柱坐标系下基于对流换热边界条件(第三类边界条件)的相变传热数学模型。在对原偏微分方程无量纲化处理后,采用了对数形式分布的热积分平衡方法(HBIM)求解;对于同一问题,在变量代换的基础上采用了基于乘方定律格式的有限差分数值方法进行了求解。对于侵蚀相变位置的求解,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吻合良好,在计算的时间范围内,两者最大偏差不超过1%。研究结果表明:史蒂芬数St、毕渥数Bi、以及过冷系数φ为侵蚀相变界面位置随时间变化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不同参数组合情况下,侵蚀相变位置随时间均呈现出近似线性变化规律;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条件下,St,Bi增大一倍时,侵蚀相变速率均增加一倍左右,而φ增加一倍时,侵蚀相变速率仅减小了5%。进而说明在实际工程中,降低冻土的平均温度能够减缓侵蚀相变速率,但作用十分有限;相反,降低水流温度或者减缓水流的流速等措施则能够有效减缓水流侵蚀速率。利用本文结果预测实际冻结工程灾变过程时,需考虑土壤性质的不同以及地下水温度、对流换热系数等随孔径变化带来的影响,可将由本文方法得...

期刊论文 2019-05-10 DOI: 10.13225/j.cnki.jccs.2019.0012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2条  共2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