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5

以牡丹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为平台,针对雪被覆盖期(积雪形成期、积雪稳定期、积雪融化期)雪被厚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三者间的相关关系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在积雪期呈现先降低再升高趋势,同一时期的不同雪被厚度土壤含水量无显著差异;积雪形成期及稳定期,雪被厚度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随着雪被厚度增加,土壤温度升高。该研究对加深非生长季土壤生态认知、解释温度升高、林窗或林冠下生境变化等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论文 2024-02-05 DOI: 10.19750/j.cnki.1001-9499.2024.01.004

以牡丹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为平台,针对雪被覆盖期(积雪形成期、积雪稳定期、积雪融化期)雪被厚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三者间的相关关系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在积雪期呈现先降低再升高趋势,同一时期的不同雪被厚度土壤含水量无显著差异;积雪形成期及稳定期,雪被厚度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随着雪被厚度增加,土壤温度升高。该研究对加深非生长季土壤生态认知、解释温度升高、林窗或林冠下生境变化等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论文 2024-02-05 DOI: 10.19750/j.cnki.1001-9499.2024.01.004

季节性降雪对气候变化很敏感,常被当作气候变化的信号.由于其局地特征差异显著,不同下垫面类型的积雪过程也不尽相同.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典型下垫面(开阔灌丛,常绿针叶林和混交林)在积雪覆盖率和雪深之间有着独特的关系曲线,这种关系不仅代表了积雪过程和融雪过程的特征变化,更能用于模式进行积雪预测.研究发现,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增温改变了积雪参数化关系,进一步影响了局地能量和水循环,造成开阔灌丛的北缩和常绿针叶林及混交林的扩张.然而,目前模式中的积雪参数化并不能很好地再现全球变暖影响下融雪阶段出现的加速融化过程,并且进一步影响对春季融雪的生态影响的理解.

期刊论文 2023-04-04

季节性降雪对气候变化很敏感,常被当作气候变化的信号.由于其局地特征差异显著,不同下垫面类型的积雪过程也不尽相同.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典型下垫面(开阔灌丛,常绿针叶林和混交林)在积雪覆盖率和雪深之间有着独特的关系曲线,这种关系不仅代表了积雪过程和融雪过程的特征变化,更能用于模式进行积雪预测.研究发现,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增温改变了积雪参数化关系,进一步影响了局地能量和水循环,造成开阔灌丛的北缩和常绿针叶林及混交林的扩张.然而,目前模式中的积雪参数化并不能很好地再现全球变暖影响下融雪阶段出现的加速融化过程,并且进一步影响对春季融雪的生态影响的理解.

期刊论文 2023-04-04

【中文摘要】森林蒸发散是森林水量平衡的主要分量,也是森林植被生长状态的重要体现,准确计算森林蒸发散对森林水循环过程、水源涵养功能和生物生产力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试图以我国温带典型的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蒸发散的过程机理出发,在叶片蒸腾生理参数测定和大气、土壤等环境因子同步观测的基础上,分别建立森林冠层蒸腾、林地土壤蒸发和林冠截留蒸发模型,并整合为森林下垫面的蒸发散模型。利用涡动相关水汽通量观测结果进行对比检验,并预测不同环境因子变化情景下的森林蒸发散变化,为我国森林水资源评估和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2008-01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5条  共5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