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3

多年冻土区泥炭是全球重要的有机碳储存库,由于不同区域泥炭厚度以及计算时采用的间隔分辨率的不同,导致对全球多年冻土区泥炭地碳储量的估算不够精确。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尔泰山3处典型多年冻土区泥炭剖面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泥炭厚度,估算不同分辨率(2 cm、4 cm、8 cm和16 cm)下泥炭沼泽的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揭示3处泥炭沼泽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的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分辨率估算的泥炭沼泽碳储量存在明显差异,分辨率越低,估算结果的相对精度损失越大,泥炭沼泽单位面积碳储量的评估值越高;泥炭厚度越小,其碳储量估算受分辨率的影响越大。2 cm分辨率下的估算结果表明,新疆阿尔泰山黑湖泥炭沼泽有机碳储量为3 585.6 t/hm2,哈拉萨孜泥炭沼泽有机碳储量为2 697.1 t/hm2,三道海子泥炭沼泽有机碳储量为734.9 t/hm2;与其他地区相比,阿尔泰山多年冻土区泥炭沼泽固碳潜力巨大,区域气候模式、水热条件、植被等局地因素是影响不同泥炭沼泽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差异的主要因素。

期刊论文 2023-12-12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3.06.008

河流湿地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河流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于2021年6—10月对河流湿地河心区、河滨植被区、灌丛沼泽区以及森林沼泽区的主要温室气体(CH4、CO2、N2O)通量进行观测,对比分析温室气体通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河流湿地不同采样点3种温室气体生长季平均通量都为CH4、CO2、N2O的“源”,且各个采样点CO2通量与N2O通量都呈现出随温度降低而下降的趋势,而CH4通量生长季期间并未发现相似动态变化.经分析,不同采样点生长季平均CH4通量差异显著(p<0.01),作为水陆混合采样点的河滨植被区CH4通量明显高于其他采样点;生长季平均N2O通量差异显著(p<0.05),距离河流水体较远的灌丛沼泽区和森林沼泽区N2<...

期刊论文 2023-11-24 DOI: 10.13671/j.hjkxxb.2023.0131

为了探究温度和水分变化对多年冻土区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设置温度5,10和15℃(记作T5,T10和T15)和水分梯度75%,100%,130%土壤持水力(Water holding capacity, WHC,记作W75, W100和W130)室内交互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各水分处理CO2累积排放量随温度增加而增加,W75T5处理最低(818.59 mg·kg-1),W100T15处理最高(3 420.50 mg·kg-1);W75和W100处理CH4累积排放量无明显规律,W130处理CH4累计排放量随温度增加而增加;W75处理N2O累计排放量随温度增加而降低,W100和W130处理随温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CO2累积排放量与微生物量碳显著负相关,与pH和过氧化氢酶显著正相关;CH4累积排放量与电导率、脲酶显著负相关。温度、水分及其交互作用对全球增温潜势(GWP)影响显著;水热因素和土壤性质共同解释了...

期刊论文 2023-08-31

以某公路工程为依托,对多年冻土区域沼泽湿地特性及路基施工技术展开分析论述。研究结果表明,在多年冻土区域内,对沼泽湿地路段进行路基填筑施工时,要明确沼泽湿地的物理特性,掌握路基填筑的关键技术,通过试验路段确定出相关的施工参数,据此开展路基施工,确保质量达标。

期刊论文 2023-04-13 DOI: 10.16248/j.cnki.11-3723/u.2023.07.018

文章以大兴安岭地区国道北京至漠河公路瓦拉干至樟岭(塔漠界)段A1标段K313+270~K313+900段特殊路基施工为例,总结了沟塘低洼地貌受丰沛地下水影响情况下,多年冻土与湿地沼泽交替段落的施工病害隐患与防治措施,为多年冻土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论文 2021-04-22 DOI: 10.19537/j.cnki.2096-2789.2021.06.014

高寒冻土沼泽湿地对温度极为敏感,在该区域修筑路基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变形,而路基修筑的施工季节是影响路基热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最佳施工季节和季节选定对路基热稳定性的影响,以省道224线二道沟兵站109岔口至治多段为依托,针对抛填片块石处治高寒冻土沼泽湿地的典型路基处治方式,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春、夏、秋3个施工填筑季节对高寒冻土沼泽湿地路基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路基中心和坡脚处的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同一深度处路基中心处温度高于坡脚处温度,随着运营时间增加,冻土上限降低,路基中心处的冻土上限明显更低。在夏季施工填筑时引起的冻土上限下降值在相同位置处是秋季施工填筑引起冻土上限下降值的1.3~2.5倍。故认为秋季为最佳施工季节,秋季施工对路堤底部的热稳定性影响最小,夏季施工影响则最大,春季介于两者之间。

期刊论文 2021-03-03

高寒冻土地区沼泽湿地的水热条件复杂,路基变形不均匀是该地区的典型病害。在分析区域气候环境和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从冻胀、融沉及压密变形的发展过程中揭示了路基变形不均匀的机理;提出采用片块石、砂砾和工程土填筑路基的结构;结合试验路段的修筑,提出了各结构层摊铺和碾压的施工工艺,确定了各结构层的检测标准。

期刊论文 2021-01-19 DOI: 10.16248/j.cnki.11-3723/u.2020.34.018

为了明确大兴安岭地区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灌丛—薹草沼泽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差异,于2015年8月和2018年8月,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Cody指数、Sorenson指数研究调查区域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8月和2018年8月分别共记录植物10科15属18种和16科21属24种;大兴安岭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灌丛—薹草沼泽指示物种存在差异,图强湿地(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区)灌丛—薹草沼泽植物群落物种组成有向温度相对较高的南瓮河湿地(零星岛状多年冻土区)灌丛—薹草沼泽植物群落物种组成方向发展的趋势;图强湿地、新林湿地(不连续岛状多年冻土区)和南瓮河湿地灌丛—薹草沼泽中植物群落的平均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分别为1.607、1.431和1.754,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016、1.333和1.272,平均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429、0.590和0.533;图强湿地与新林湿地的灌丛—薹草沼泽植物群落物种之间的更...

期刊论文 2020-05-26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2.012

【目的】北方泥炭地对气候变暖引起的冻土退化可能具有正负反馈作用,但其对采伐干扰引起的冻土退化如何响应却仍不清楚。【方法】采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法和相对生长方程法,同步测定温带小兴安岭岛状冻土区落叶松-泥炭藓沼泽不同采伐处理(D-对照、Z15-轻度择伐15%、Z45-强度择伐45%、J-皆伐)(采伐试验已10 a)样地的土壤呼吸年净碳排放量(CO2与CH4)、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年净固碳量及相关环境因子(温度、水位、化冻深度及土壤碳氮含量等),并依据生态系统净碳收支平衡,揭示采伐干扰对温带岛状冻土区森林湿地碳源/汇的中期影响规律及影响机制。【结果】1)择伐(Z15和Z45)使其土壤CH4年均通量(0.07~1.53 mg·m-2h-1)提高5.7~6.4倍(P> 0.05),皆伐却使其显著提高20.9倍(P <0.05);2)采伐(择伐与皆伐)使其土壤CO2年均通量(84.94~106...

期刊论文 2020-04-15 DOI: 10.14067/j.cnki.1673-923x.2020.04.012

【目的】气候变暖引起冻土退化将会增加冻土之上湿地的温室气体排放,但有关采伐干扰对冻土湿地温室气体排放有何影响仍不清楚。【方法】运用静态箱-气相色谱,相对生长方程等方法,测定寒温带大兴安岭冻土生境毛赤杨沼泽林4种不同采伐处理(对照(D)、轻度择伐15%(Qz)、重度择伐45%(Zz)及皆伐(J))的土壤呼吸年碳排放量(ACE)(CO2和CH4),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与年净固碳量(VNCS)及相关环境因子(土壤温度、水位、化冻深度、土壤碳氮含量、雪被厚度等),依据生态系统净碳收支平衡,揭示采伐干扰对冻土生境毛赤杨沼泽林生态系统碳源/汇的影响规律及其机制。【结果】(1) Zz和J显著降低土壤CH4年均通量(0.008~0.019 mg/(m2·h))52.6%~57.9%,而Qz与对照相近(-10.5%,P>0.05),且其季节动态趋势存在2种类型(D、Qz双峰型-低排放及Zz和J双峰型-低吸收)。(2) Qz、Zz和J显著降低土壤CO2年均通量(103.69~133.65 mg/(m2·h))14.4%~22.4%(P <0.05),且其季节动态趋势存在2种类型(D、Qz...

期刊论文 2020-04-08
  • 首页
  • 1
  • 2
  • 3
  • 4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33条,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