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7

本文从工程技术特点与工程造价水平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分析工程在永冻土地质条件及非永冻土地质条件下,各类费用的同比变化,分析各种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为合理确定东北高寒永冻区工程造价,进一步强化工程建设造价管理和投资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论文 2017-07-05

永冻土广泛分布在极地高纬度地区和陆架海底区域,赋存其中的天然气水合物是21世纪最清洁的替代能源,所包含的天然气资源量是全球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几十倍,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但是科学家陆续发现,随着全球温度的上升,北极陆域和海域中的永冻土开始融化,造成大量的甲烷气体从永冻土中释放出来。大量甲烷排放到大气中不仅可能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而且海底永冻土中甲烷的释放可能导致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逐渐减少,从而加重全球能源危机。因此,陆域和海域永久冻土带甲烷的释放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研究者以及各海洋国家的高度重视。

期刊论文 2015-09-30

本文回顾了在多年冻土区改善路基稳定性方法的效果和成本,是基于文献研究成果的综述。在冻土地基进行路堤加载或者其吸热特性降低时都会引起多年冻土地基的不稳定。研究了各种工程策略来减轻这种影响,从基本原理,效果,成本等总结了四种类型的方法,即控制路基融化、冷却路基、隔离路基和降低路基填充重量。文献表明,控制路基融化、隔离路基或降低路基填充重量不能逆转冻土地基的长期退化。通过路堤的空气对流、通风管道、热虹吸管、热量消耗或者综合这些措施对降低路堤温度、提高稳定性非常有效。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施工材料等因素都会引起成本不同。资料显示进行正常的维护比进行路基降温更廉价,但某些环境下维护并不可行。

期刊论文 2015-03-19

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区,采用数字土壤制图方法,进行了少量调查样本支持下的永冻土活动层厚度预测指标集的建立及制图研究。利用土壤和景观环境之间关系,筛选建立了活动层厚度预测指标集:地表昼夜温差、海拔、坡度、坡向、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母岩。利用样点个体代表性方法实现了该区永冻土活动层厚度分布制图,取得了较高的精度和分辨率,克服了永冻土活动层厚度模拟过程中数学物理模型难以进行空间扩展制图以及半经验模型制图分辨率粗的局限。针对调查样点全局代表性较差以及数量有限的局限,本研究没有采用常规的一次性全样本最优建模方式,而采取多次抽样分别建模方式,获得预测指标集和制图结果。

期刊论文 2015-01-12

在准确掌握冻土区水文、地质、气象等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工程冻土学、陆地水文学、地下水动力学、热力学的基础理论进行温度场数值模拟,并通过典型性试验研究,总结出在季冻土地区进行公路桥涵建设的规律和方法,为在呼伦贝尔及类似冻土地区进行小桥涵施工提供指导,并进一步为在高寒地区公路、铁路桥涵基础、房屋建筑基础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论文 2012-04-26

水利水电行业现行定额中尚无相应的永冻土地质层开挖定额子目,本文通过工程实例,提出用工作日写实法及现场技术测定法确定出永冻层开挖定额的方法。

期刊论文 2006-07-10 DOI: 10.15920/j.cnki.22-1179/tv.2006.06.021

【中文摘要】"西电东送"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而西部很多地区属高寒永冻区。如何在高寒永冻地区进行输电线路杆塔接地装置设计、满足线路防雷要求,是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关键难题。而高寒永冻地区输电线路接地装置及周围土壤冲击特性的研究,是线路雷电防护重要的理论基础。永冻土壤的结构明显不同于常规土壤,常规土壤的击穿机理及接地装置的冲击特性无法用于永冻土中的接地装置。本课题提出采用光纤阵列实测永冻土中的接地极在雷电冲击作用下的击穿发展过程,研究永冻土壤冲击击穿的电-热击穿机理及各种因素对击穿特性的影响;采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性质的冻土的冲击击穿电场强度;采用分形学、电磁场及热物理理论模拟土壤的击穿过程,建立接地装置的分形-电热冲击暂态模型;研究常用接地装置在各种典型冻土模型中的冲击特性。为高寒永冻地区电力系统及其它系统的雷电防护提供科学基础,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2005-01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7条  共7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