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2

以青藏铁路典型试验断面为例,通过建立多年冻土路基水热耦合计算模型,研究了填料温度和路基高度对基底高含冰量冻土水热特征的影响以及冻土保护措施对高含冰量地段高路堤的冷却效果。结果表明:路基填筑会导致基底低温-高含冰量冻土变为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升温幅度与填料温度、路基高度均正相关;高含冰量地段路堤填筑高度过大易导致融化夹层的出现,引起冻土上限下降,不利于多年冻土路基的热稳定性,普通路基应将填筑高度尽量控制在5 m以内;高含冰量冻土升温后释放大量未冻水,并在负等温线下凹处汇集,进一步对基底多年冻土造成水热侵蚀;基底高含冰量冻土未冻含水率随填料温度增大呈指数增加,随路基高度增大呈对数增加;对于高含冰量地段的高路堤,热棒的制冷效果较块石层更加明显,热棒路基基底多年冻土地温及未冻含水率明显更低,因此高路堤应尽量采取热棒措施,同时加强坡脚位置冻土的水热防护。

期刊论文 2024-01-04

在大通河源不同草甸生态系统中建立浅层土壤水热监测网络.2010-2011年监测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水分均具有明显的冻融交替和空间梯度变化格局.在沼泽化草甸和典型草甸区,土壤融化和冻结末期分别出现在5月底、6月初和11月中下旬;而退化草甸区对应的时间则出现在4月底、5月初和11月中上旬.在沼泽化草甸和典型草甸土壤温度变化曲线上有明显的"零点幕"时期,而退化草甸则不太明显.土壤温度曲线的阶段划分结果表明,沼泽化草甸和典型草甸各阶段不存在显著差异,二者阶段划分曲线基本重合,均可以划分为6个阶段:春季升温阶段、春季"零点幕"阶段、夏季升温阶段、秋季降温阶段、秋季"零点幕"阶段和冬季降温阶段.对于退化草甸而言,春季和秋季"零点幕"时期不明显,阶段划分曲线与前二者具有较大差异.退化草甸温度曲线"零点幕"时期不显著对应于下伏多年冻土临近岛状多年冻土边缘,是最易于受环境影响变化而发生退化的区域.3个监测场地浅层土壤水热格局一定程度上指示了下伏多年冻土的空间分布格局.

期刊论文 2014-10-09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2条  共2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