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5

为分析松花江流域水资源的演变规律,基于寒区水-热-氮素循环模型(the water and energy transfer processes and nitrogen cycle processes model in cold regions,WEP-N)和水资源评价方法,对径流发生突变的1998年前后(即1999—2018年和1956—1998年)进行比较,松花江流域年水资源总量减少217.0亿m3,减幅达到22.2%。其中,地表水资源量减少是水资源总量减少的主要组分,占水资源总量减少的比例为96.9%,不重复地下水资源减少量占3.1%。基于多因子归因分析方法分析可知,气候变化是松花江流域水资源减少的主要因素,对松花江流域全年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不重复地下水资源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81.6%、74.9%、286.6%,取用水的贡献率分别为18.4%、25.1%、-86.6%。从年内不同时期分析可知,非冻融期是全年水资源量减少的主要时期,占全年水资源总量减少的82.6%,冻融期占17.4%。和北方的海河流域、黄河流域相比,水资源减少幅度和主要影响因素各不相同,主要取决于气候变化...

期刊论文 2023-03-02 DOI: 10.13476/j.cnki.nsbdqk.2023.0014

为了探讨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水文模型在季节性冻土区水文模拟中的适用性,以大凌河复兴堡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区,构建了考虑能量平衡模式的VIC大尺度水文模型,评价了VIC模型在东北季节性冻土区水文模拟的适用性,并对不考虑能量平衡模式的水文模拟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考虑能量平衡模式的VIC模型率定期和验证期径流模拟效率系数在0.63以上,相对误差在6.0%以内。与不考虑能量平衡模式的水文过程模拟差异性比较显示,考虑了能量平衡模式的VIC模型可以更好地刻画由于冻土冻融过程引起的径流变化特征,模拟的土壤含水量和蒸散发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更加合理。

期刊论文 2022-05-06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8.006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江源冻土区水循环和生态系统发生改变,引发的水文、环境、工程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国内外江源冻土区水循环特征、水文模拟的相关研究、气候变化对江源冻土区产生的影响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总结了江源冻土区水循环特点,模拟了关键之处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利害,最后提出了江源冻土区的研究趋势和对发展方向的展望。

期刊论文 2019-04-02

降水是水文模拟和预报的关键。作为全球降水观测计划(GPM)的前身,新一代多卫星遥感降水反演技术的出现使得低成本快速获取数据质量更好、时空分辨率更高、覆盖范围更广的实时连续降水资料成为可能,多卫星遥感降水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集成为大尺度流域(特别是无资料或少资料地区)的水文模拟和洪水预报提供了新的契机。本项目拟在中国南北两个典型流域各建立一个加密实验格网,并结合站点观测数据对三种国际上主流的多卫星遥感降水进行地面验证,从反演机理上探讨影响遥感降水精度的关键因素;将遥感降水与分布式垂向混合产流模型进行集成,定量评估三种主流遥感降水在典型流域的水文模拟和预报能力;解析不同空间分辨率遥感降水在洪水预报中的多维误差结构,揭示新传感器引入和关键算法更新对遥感降水的水文模拟和预报能力的影响。本项目研究成果可以为我国即将发射的降雨雷达星在洪涝灾害预报中的应用提供重要的技术借鉴和理论参考。

2014-01

分析了寒冷冻土地区(以下简称寒区)的气候特点和冻土水文特性,在揭示冻土期土壤水分动态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于无冻地区和无冻期的产流机制和相应的降雨径流关系,对寒区应用蓄满产流模型提出了改进意见,文中提出的实际成果资料和分析方法为寒区水文预报和水文计算提供了依据。

期刊论文 2007-02-10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5条  共5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