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4

长江源地区的冰川变化揭示了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趋势。冰下地形探测作为冰川发育和运动过程研究的基础,对长江地区水土保持和淡水资源储量研究具有指导意义。长江科学院在长达10 a的江源科考基础上,分别于2022年、2023年采用探地雷达(GPR)技术对长江正源沱沱河发源地格拉丹东主峰的冰川厚度进行精准探测,并对查旦湿地冻土厚度上限进行了探测研究。结合多种冰川和冻土地质模型的GPR波场模拟结果,提高了GPR技术在长江源地区冰川和冻土探测的有效性和精准度。探测结果表明,格拉丹东主峰冰川厚度和查旦湿地冻土厚度上限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冰川厚度和冻土厚度上限观测是一个常年积累的结果,后续仍需持续进行观测,积累更多数据,分析变化趋势,以估算探测区域内冰储量,研究气候变化对冰川的影响效果。

期刊论文 2024-03-11

本文以中国一带一路重点项目西藏自治区国道109线那曲至拉萨公路改建工程为依托,研究了高原冻土地区公路施工中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技术。根据设计资料、施工现场调查和主要施工方法,总结出10项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的重要因素;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绿色生态理念的公路施工背景下,针对高原冻土地区的植被保护与恢复问题,在施工场地及临建、取土场、弃土场以及路基边坡采用了原有植被草皮表土回填法;针对泥浆、污水、噪声、扬尘排放等引起的水环境、声环境及空气环境保护问题,制定了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取得显著效果。

期刊论文 2021-03-17

多年冻土区输油管道工程的修建往往会对管道沿线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在介绍中俄输油管道工程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多年冻土的存在对输油管道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问题的特殊影响,讨论了多年冻土区输油管道工程水土流失的成因及特点,并根据管道工程建设的要求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原则和工程措施,以保护工程建设区生态环境.

期刊论文 2010-08-05

青藏铁路 1 5标段处于高原永久性冻土地区 ,自然环境为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等高原生态系统。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以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为主。铁路建设对沿线水土保持造成影响表现为主体工程、临时用地、取土、弃土用地对地表和植被的扰动、破坏 ,引起风力侵蚀、沙害 ,冻融侵蚀以及河道水土流失和次生地质灾害 ,为此本文就主体工程、临时用地、取土、弃土用地四个方面的水保防护措施进行了论述

期刊论文 DOI: 10.16374/j.cnki.issn2095-1671.2003.05.006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4条  共4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