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青藏高原湖泊近年来变化剧烈,充分了解湖泊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对保护沿湖重大工程设施有重要意义。基于青海湖与错那湖的Landsat遥感影像、面积数据和水位观测数据,本文对两湖演变及其与青藏铁路最小距离变化进行了细致研究,进一步结合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CMFD)和气象站的气象数据,揭示了影响两湖水位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1956-2004年青海湖呈退缩态势,2004年水位和面积达到最低值后转为逐渐增加,2004-2020年水位年均增长率为0.20 m·a-1, 2004-2022年面积年均增长率为19.20 km2·a-1。2000-2018年的错那湖水位与从20世纪70年代至2022年的面积均呈轻微波动变化,水位和面积的年际最大变化值分别为0.60 m和9.98 km2。(2)1990-2022年青海湖与青藏铁路最小距离先增加后减小,2004年后二者最小距离以19.6 m·a-1的速率缩短,至2022年最小距离为74.3 ...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青藏高原湖泊近年来变化剧烈,充分了解湖泊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对保护沿湖重大工程设施有重要意义。基于青海湖与错那湖的Landsat遥感影像、面积数据和水位观测数据,本文对两湖演变及其与青藏铁路最小距离变化进行了细致研究,进一步结合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CMFD)和气象站的气象数据,揭示了影响两湖水位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1956-2004年青海湖呈退缩态势,2004年水位和面积达到最低值后转为逐渐增加,2004-2020年水位年均增长率为0.20 m·a-1, 2004-2022年面积年均增长率为19.20 km2·a-1。2000-2018年的错那湖水位与从20世纪70年代至2022年的面积均呈轻微波动变化,水位和面积的年际最大变化值分别为0.60 m和9.98 km2。(2)1990-2022年青海湖与青藏铁路最小距离先增加后减小,2004年后二者最小距离以19.6 m·a-1的速率缩短,至2022年最小距离为74.3 ...
湖泊的扩张或收缩与冰川融水、大气降水及蒸发量等水文气候因素密切相关。晚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许多湖泊经历了显著的水位波动与面积变化,记录了诸多古环境信息并为青藏高原古气候研究提供了重要载体。水位与面积是湖泊演化的关键指标之一。湖泊水位的下降通常会导致入湖河流下切,从而发育河流阶地并出露下伏河湖相地层,因此这些沉积物的年龄和高度为反演湖泊水面的波动历史提供了间接证据。本研究对青藏高原南部佩枯错入湖河流下切的河湖相沉积物进行了光释光定年,结果表明:(1)约10.0±0.8~11.0±1.3ka,佩枯错出现拔湖高度大于53m的高水位,可能与希夏邦马冰川强盛的融水补给有关;(2)在6.4±0.6~7.4±0.5ka前后,佩枯错水位出现明显下降,可能反映了季风降水及冰川融水的减少;(3)在全新世中晚期(约2.1±0.1~3.4±0.2ka),湖泊水位再次快速下降,可能与季风降水的减弱有关。综上所述,冰川融水与季风降水的协同作用,共同塑造了佩枯错约11 ka以来湖泊的演化历史。
湖泊的扩张或收缩与冰川融水、大气降水及蒸发量等水文气候因素密切相关。晚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许多湖泊经历了显著的水位波动与面积变化,记录了诸多古环境信息并为青藏高原古气候研究提供了重要载体。水位与面积是湖泊演化的关键指标之一。湖泊水位的下降通常会导致入湖河流下切,从而发育河流阶地并出露下伏河湖相地层,因此这些沉积物的年龄和高度为反演湖泊水面的波动历史提供了间接证据。本研究对青藏高原南部佩枯错入湖河流下切的河湖相沉积物进行了光释光定年,结果表明:(1)约10.0±0.8~11.0±1.3ka,佩枯错出现拔湖高度大于53m的高水位,可能与希夏邦马冰川强盛的融水补给有关;(2)在6.4±0.6~7.4±0.5ka前后,佩枯错水位出现明显下降,可能反映了季风降水及冰川融水的减少;(3)在全新世中晚期(约2.1±0.1~3.4±0.2ka),湖泊水位再次快速下降,可能与季风降水的减弱有关。综上所述,冰川融水与季风降水的协同作用,共同塑造了佩枯错约11 ka以来湖泊的演化历史。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青藏高原湖泊开始逐步扩张,对自然环境和野外基础设施产生了威胁。为研究气候变化对湖泊水量的影响,利用2010~2018年青海可可西里腹地盐湖(又名68道班盐湖)的CryoSat-2卫星测高数据和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分别提取了盐湖的水位及面积,结合实测获取的盐湖水下地形数据,计算并构建库容关系曲线,并结合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 2010~2011年,湖泊水量增加了0.2亿m3,这一阶段盐湖还是独立湖泊;之后上游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湖3个湖泊的湖水开始注入盐湖,盐湖成为流域水量“接收者”,水量开始快速增加,仅1 a就暴涨近12亿m3(该阶段主要为上游3个湖泊溢出水量);2016年开始以平均每年约5.5亿m3的速度上涨;9 a间,盐湖的水量增加近33亿m3,并且作为流域水量的“接收者”,盐湖还在持续扩张。(2)降水量增加是盐湖扩张的主要因素,温度上升引起的冰川融化和冻土融水是湖泊变化的另一气候因素,但可能不是决定性因素。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青藏高原湖泊开始逐步扩张,对自然环境和野外基础设施产生了威胁。为研究气候变化对湖泊水量的影响,利用2010~2018年青海可可西里腹地盐湖(又名68道班盐湖)的CryoSat-2卫星测高数据和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分别提取了盐湖的水位及面积,结合实测获取的盐湖水下地形数据,计算并构建库容关系曲线,并结合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 2010~2011年,湖泊水量增加了0.2亿m3,这一阶段盐湖还是独立湖泊;之后上游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湖3个湖泊的湖水开始注入盐湖,盐湖成为流域水量“接收者”,水量开始快速增加,仅1 a就暴涨近12亿m3(该阶段主要为上游3个湖泊溢出水量);2016年开始以平均每年约5.5亿m3的速度上涨;9 a间,盐湖的水量增加近33亿m3,并且作为流域水量的“接收者”,盐湖还在持续扩张。(2)降水量增加是盐湖扩张的主要因素,温度上升引起的冰川融化和冻土融水是湖泊变化的另一气候因素,但可能不是决定性因素。
本文主要基于多年冻土地区桥涵基础水位变化区混凝土破坏的主要表征,提出了多年冻土地区桥涵基础水位变化区混凝土防护技术,包括混凝土防护技术和钢筋防护技术,最后总结提出了桥涵基础混凝土防护等级与防护体系。
本文主要基于多年冻土地区桥涵基础水位变化区混凝土破坏的主要表征,提出了多年冻土地区桥涵基础水位变化区混凝土防护技术,包括混凝土防护技术和钢筋防护技术,最后总结提出了桥涵基础混凝土防护等级与防护体系。
湖泊是青藏高原地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泊水位和面积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是气候变化的水位计。随着测年手段的发展,高原湖泊环境变化研究又掀起了一轮高潮。令戈错位于羌塘高原中东部,湖水主要依赖普若岗日冰川融水补给,湖泊古湖岸线发育。令戈错地区的地质地貌调查很早就已开展,但仍缺乏约束湖泊演化、古水位变化的绝对年龄,特别是缺乏高水位的年代控制。本项目拟对青藏高原腹地的令戈错进行野外地貌调查和测量,查清该湖泊晚第四纪以来古水位的时空变化;在此基础上,利用先进的测年手段(OSL、CRN),对湖岸阶地、河流阶地、冰缘沙漠年代样品测定,建立令戈错晚第四纪以来湖泊水位变化的绝对年代,恢复湖泊古水位时空变化,探讨古气候对该地区湖泊水位变化的影响,这将为第四纪湖泊地貌学研究增添新的内容,加深对青藏高原高湖面古气候的理解。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