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8

本研究旨在推进冻土观测自动化进程,提升监测精度,弥补传统人工观测方法操作繁琐、主观误差大且无法实现连续观测等不足。通过对比五种型号冻土自动观测仪与人工冻土器的观测数据,全面评估其数据质量,为气象业务化运行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22—2024年全国24个省区1 172个气象观测站安装的DTD1、DTD2、DTD3、DTD4、DTD5五种型号冻土自动观测仪与人工冻土器的平行观测数据,从数据完整性(完整率≥98%)、准确性(标准偏差≤2 cm)、一致率(≥80%)、误判均值(≤6 cm)和冻融趋势(最大冻土深度数据相关性≥0.8)五个方面进行检验评估。截至2024年冬季,第一阶段运行设备349套,第二阶段运行设备364套,单轨业务化运行设备459套。DTD2型和DTD3型冻土自动观测仪在数据完整率、准确性、一致率、误判均值和冻融趋势等指标上表现优异,其单轨业务化运行通过率分别为88.73%和88.24%,远高于其他型号设备。DTD2型和DTD3型冻土自动观测仪数据质量高,能够满足气象业务化需求,建议在今后的业务运行中优先推广使用。

期刊论文 2025-07-09

低温冻害是制约喀什石榴产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通过对喀什市国家基准气候站1981—2022年冬季的气象资料分析以及历史冻害发生年份调查,研究石榴越冬期不同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结合历年冻害发生年份气象要素的变化,阐明石榴越冬期冻害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确定石榴越冬期造成冻害的气象指标。结果表明:越冬期极端日最低气温、低温持续日数、最低气温的降温幅度和冬季积雪深度为影响喀什石榴安全越冬的冻害气象指标。研究以期为喀什石榴安全越冬防寒技术措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期刊论文 2025-06-18

低温冻害是制约喀什石榴产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通过对喀什市国家基准气候站1981—2022年冬季的气象资料分析以及历史冻害发生年份调查,研究石榴越冬期不同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结合历年冻害发生年份气象要素的变化,阐明石榴越冬期冻害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确定石榴越冬期造成冻害的气象指标。结果表明:越冬期极端日最低气温、低温持续日数、最低气温的降温幅度和冬季积雪深度为影响喀什石榴安全越冬的冻害气象指标。研究以期为喀什石榴安全越冬防寒技术措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期刊论文 2025-06-18

低温冻害是制约喀什石榴产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通过对喀什市国家基准气候站1981—2022年冬季的气象资料分析以及历史冻害发生年份调查,研究石榴越冬期不同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结合历年冻害发生年份气象要素的变化,阐明石榴越冬期冻害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确定石榴越冬期造成冻害的气象指标。结果表明:越冬期极端日最低气温、低温持续日数、最低气温的降温幅度和冬季积雪深度为影响喀什石榴安全越冬的冻害气象指标。研究以期为喀什石榴安全越冬防寒技术措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期刊论文 2025-06-18

低温冻害是制约喀什石榴产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通过对喀什市国家基准气候站1981—2022年冬季的气象资料分析以及历史冻害发生年份调查,研究石榴越冬期不同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结合历年冻害发生年份气象要素的变化,阐明石榴越冬期冻害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确定石榴越冬期造成冻害的气象指标。结果表明:越冬期极端日最低气温、低温持续日数、最低气温的降温幅度和冬季积雪深度为影响喀什石榴安全越冬的冻害气象指标。研究以期为喀什石榴安全越冬防寒技术措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期刊论文 2025-06-18

低温冻害是制约喀什石榴产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通过对喀什市国家基准气候站1981—2022年冬季的气象资料分析以及历史冻害发生年份调查,研究石榴越冬期不同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结合历年冻害发生年份气象要素的变化,阐明石榴越冬期冻害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确定石榴越冬期造成冻害的气象指标。结果表明:越冬期极端日最低气温、低温持续日数、最低气温的降温幅度和冬季积雪深度为影响喀什石榴安全越冬的冻害气象指标。研究以期为喀什石榴安全越冬防寒技术措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期刊论文 2025-06-18

低温冻害是制约喀什石榴产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通过对喀什市国家基准气候站1981—2022年冬季的气象资料分析以及历史冻害发生年份调查,研究石榴越冬期不同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结合历年冻害发生年份气象要素的变化,阐明石榴越冬期冻害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确定石榴越冬期造成冻害的气象指标。结果表明:越冬期极端日最低气温、低温持续日数、最低气温的降温幅度和冬季积雪深度为影响喀什石榴安全越冬的冻害气象指标。研究以期为喀什石榴安全越冬防寒技术措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期刊论文 2025-06-18

积雪是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气候变暖导致积雪面积正在减少,这一变化可能引发水资源分配不均以及生物多样性下降,进而影响当地的生活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近年来其水位快速变化,入湖径流受流域内积雪及其变化的影响,但青海湖流域积雪特征、变化及其影响原因尚不清晰。基于中国MODIS逐日无云500 m积雪面积产品数据集以及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China Meteorological Forcing Dataset, CMFD)的气温和降水数据,本文对青海湖流域积雪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年均积雪频次分布与海拔之间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随着海拔的降低,积雪频次也相应减少;同时受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影响,其中,受年均气温显著偏相关影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青海湖北部和东部,受年降水量显著偏相关影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青海湖流域中部的布哈河中上游。(2)2001-2017年,青海湖流域和祁连山地区降水增加,但受两地区年均气温增长和年降雪量减少的影响,积雪面积减少。(3)青海湖流域和祁连山地区积雪面积年内变化较为相似,均呈双峰波...

期刊论文 2025-05-21

积雪是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气候变暖导致积雪面积正在减少,这一变化可能引发水资源分配不均以及生物多样性下降,进而影响当地的生活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近年来其水位快速变化,入湖径流受流域内积雪及其变化的影响,但青海湖流域积雪特征、变化及其影响原因尚不清晰。基于中国MODIS逐日无云500 m积雪面积产品数据集以及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China Meteorological Forcing Dataset, CMFD)的气温和降水数据,本文对青海湖流域积雪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年均积雪频次分布与海拔之间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随着海拔的降低,积雪频次也相应减少;同时受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影响,其中,受年均气温显著偏相关影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青海湖北部和东部,受年降水量显著偏相关影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青海湖流域中部的布哈河中上游。(2)2001-2017年,青海湖流域和祁连山地区降水增加,但受两地区年均气温增长和年降雪量减少的影响,积雪面积减少。(3)青海湖流域和祁连山地区积雪面积年内变化较为相似,均呈双峰波...

期刊论文 2025-05-21

积雪是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气候变暖导致积雪面积正在减少,这一变化可能引发水资源分配不均以及生物多样性下降,进而影响当地的生活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近年来其水位快速变化,入湖径流受流域内积雪及其变化的影响,但青海湖流域积雪特征、变化及其影响原因尚不清晰。基于中国MODIS逐日无云500 m积雪面积产品数据集以及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China Meteorological Forcing Dataset, CMFD)的气温和降水数据,本文对青海湖流域积雪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年均积雪频次分布与海拔之间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随着海拔的降低,积雪频次也相应减少;同时受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影响,其中,受年均气温显著偏相关影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青海湖北部和东部,受年降水量显著偏相关影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青海湖流域中部的布哈河中上游。(2)2001-2017年,青海湖流域和祁连山地区降水增加,但受两地区年均气温增长和年降雪量减少的影响,积雪面积减少。(3)青海湖流域和祁连山地区积雪面积年内变化较为相似,均呈双峰波...

期刊论文 2025-05-21
  • 首页
  • 1
  • 2
  • 3
  • 4
  • 5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288条,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