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4

由于全球变暖,气候系统极有可能在达到某个临界阈值之后出现整个系统的崩溃,造成类似于电影《后天》中的后果。多年冻土退化被认为是气候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气候突变要素。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多年冻土正在迅速退化,并将释放出巨量的碳。多年冻土热融喀斯特现象的存在,并综合其他气候突变因素,有可能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的2℃目标以内达到地球系统行星边界的阈值,从而对气候系统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期刊论文 2020-10-23

【中文摘要】末次间冰期/末次冰期即MIS5a/4气候突变是古气候研究热点。前人研究表明MIS5a/4是带有区域特征的千年尺度气候突变,GIS19和GIS20及其间冷谷具有最强信号,但高分辨率东亚季风石笋记录强调冷加强事件,格陵兰NGRIP冰芯突出整体降温中的回暖事件,南极Vostok冰芯为稳定降温过程,表明MIS5a/4千年尺度事件在全球范围表现形式和强度有差异,而亚洲季风变化对末次冰期触发与传输具有特殊意义。选择黔、滇、桂及湘的洞穴石笋,以高精铀系测年和高分辨率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等指标,建立MIS5a/4具有独立时间标尺的高分辨率亚洲季风演化序列,精确定位千年尺度突变事件起止时间,捕捉其内部百年气候事件,剖析气候转型及控制因素,揭示该时段亚洲季风对水热配置的调控关系及在全球水热传输的作用,探讨全球冰量变化、北大西洋温盐环流、Toba火山、太阳活动等事件与季风驱动的内在联系,探寻末次冰期可能的驱动机制。

2009-01

【中文摘要】项目以冲绳海槽及邻近陆架为目标区域,利用有孔虫及孢粉、地球化学、沉积学等古环境替代指标,分析了全新世研究区内的海洋水文参数、上层水体机构、生产力、不同水体的活动等环境条件的演化特征和过程,查明冲绳海槽及其邻近陆架对全新世环境千年尺度的周期性波动、短期气候突变事件以及El Ni?o 等的响应特征。研究发现全新世区域气候经历了早全新世的渐暖期、中全新世温暖的适宜期和晚全新世变冷的波动期的三段式演化, 期间也确实存在包括数千年尺度的周期旋回到大气-海洋系统内部振荡所致的等数十年尺度的高频振荡。研究初步查明了由黑潮暖流、对马暖流和黄海暖流组成的黄东海暖流系统演化过程,发现现代东黄海暖流系统是伴随着末次冰消期以来黑潮的演化和海平面的脉冲式上升而形成与演化的,地理边界条件是非常重要的控制因素,约全新世8.5 ka左右, 现代对马暖流正式形成,约6.4 ka左右黄海暖流开始出现。对比发现研究区记录的全新世气候演化的总体趋势及波动与我国大陆及全球其他区域的记录是基本一致的。该成果对于充实中低纬度地区全新世环境变化的海洋记录,理解全球不同记录间的关系,进而探讨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的机制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2006-01

【中文摘要】系统地识别与提取对环境敏感的我国半干旱带近六万年高分辩率的古环境信息,确定其温暖期干湿变化的时空格局,结合气候与植被的模拟检验,并与其他区域的有关记录和全球的气候环境事件等对比,揭示该带近六万年温暖期干湿变化的区域特征和动力学机制及全球性联系,进而为未来该区域环境变化趋势的预测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对策。

2001-01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4条  共4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