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雪径流是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的径流预测是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利用2001~2023年新疆和田河流域MODIS积雪资料和实测流量资料,以积雪覆盖率、雪线高度与大尺度气象-气候指数等作为预报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主要预报因子,然后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3种方法建立和田河流域两断面融雪径流的数据驱动模型,再基于Stacking融合算法对上述模型进行集成,建立集成预报模型进行融雪径流预测。结果表明:3种模型在中长期融雪径流预报上均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且随机森林模型预报精度整体优于多元回归模型和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基于Stacking融合算法,将多元回归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融合后的集成模型性能优于单一模型,预测精度得以提升,RMSE从0.308 m3/s降低至0.240 m3/s,MAE从0.227 m3/s降低至0.188 m3/s,R2从0.864提升至0.874。研究成果可为西北地区水资源分配与调度、洪涝灾害防御等提供参考。
融雪径流是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的径流预测是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利用2001~2023年新疆和田河流域MODIS积雪资料和实测流量资料,以积雪覆盖率、雪线高度与大尺度气象-气候指数等作为预报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主要预报因子,然后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3种方法建立和田河流域两断面融雪径流的数据驱动模型,再基于Stacking融合算法对上述模型进行集成,建立集成预报模型进行融雪径流预测。结果表明:3种模型在中长期融雪径流预报上均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且随机森林模型预报精度整体优于多元回归模型和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基于Stacking融合算法,将多元回归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融合后的集成模型性能优于单一模型,预测精度得以提升,RMSE从0.308 m3/s降低至0.240 m3/s,MAE从0.227 m3/s降低至0.188 m3/s,R2从0.864提升至0.874。研究成果可为西北地区水资源分配与调度、洪涝灾害防御等提供参考。
融雪径流是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的径流预测是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利用2001~2023年新疆和田河流域MODIS积雪资料和实测流量资料,以积雪覆盖率、雪线高度与大尺度气象-气候指数等作为预报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主要预报因子,然后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3种方法建立和田河流域两断面融雪径流的数据驱动模型,再基于Stacking融合算法对上述模型进行集成,建立集成预报模型进行融雪径流预测。结果表明:3种模型在中长期融雪径流预报上均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且随机森林模型预报精度整体优于多元回归模型和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基于Stacking融合算法,将多元回归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融合后的集成模型性能优于单一模型,预测精度得以提升,RMSE从0.308 m3/s降低至0.240 m3/s,MAE从0.227 m3/s降低至0.188 m3/s,R2从0.864提升至0.874。研究成果可为西北地区水资源分配与调度、洪涝灾害防御等提供参考。
中国科学院黑河遥感试验研究站(以下简称"黑河遥感站")立足寒旱区内陆河流域,通过星空地一体化的综合观测手段,精细化地观测黑河流域的水文气象要素,在科学上为寒旱区定量遥感、尺度转换、模型集成等方面的研究作出突出贡献,在服务国家需求上为流域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公园建设等提供科技支撑。黑河遥感站构建了我国第一个多要素-多尺度-精细化流域综合观测系统,积累了大量的长期观测数据,为流域综合观测提供了示范;开展了深入的寒旱区定量遥感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寒旱区关键特色遥感数据产品,且得到了广泛应用;构建了异质性地表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并形成了相关国家标准;在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社会经济模型,以及流域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中起到关键支撑作用。总体上,黑河遥感站实现了从传统单站观测向流域综合观测系统的转型,实践和推进了观测-模型-决策一体化研究,是新时代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综合监测的典型,也是以流域为单元开展地球表层系统科学研究的示范。
中国科学院黑河遥感试验研究站(以下简称"黑河遥感站")立足寒旱区内陆河流域,通过星空地一体化的综合观测手段,精细化地观测黑河流域的水文气象要素,在科学上为寒旱区定量遥感、尺度转换、模型集成等方面的研究作出突出贡献,在服务国家需求上为流域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公园建设等提供科技支撑。黑河遥感站构建了我国第一个多要素-多尺度-精细化流域综合观测系统,积累了大量的长期观测数据,为流域综合观测提供了示范;开展了深入的寒旱区定量遥感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寒旱区关键特色遥感数据产品,且得到了广泛应用;构建了异质性地表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并形成了相关国家标准;在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社会经济模型,以及流域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中起到关键支撑作用。总体上,黑河遥感站实现了从传统单站观测向流域综合观测系统的转型,实践和推进了观测-模型-决策一体化研究,是新时代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综合监测的典型,也是以流域为单元开展地球表层系统科学研究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