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4

气候变暖改变了多年冻土活动层的水热状态和物理特性,降低了斜坡的稳定性。目前多年冻土斜坡的稳定性分析多采用极限平衡方法,然而这种方法难以分析活动层水分场、温度场、应力场和位移场及其耦合效应下的斜坡稳定性。因此,将Mohr-Coulomb准则整合加入到冻土热-水-力模型之中,建立了多年冻土斜坡的热水力耦合模型(coupled thermo-hydro-mechanical model, THM),定量分析了夏季极端高温对多年冻土斜坡稳定性的影响。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选择了青藏高原东部多年冻土区某一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极限平衡模型和THM模型计算了其稳定性,并对比分析了模拟结果和现场观测数据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THM模型模拟结果与传统极限平衡方法计算结果相吻合,且数值模拟得到的滑移面位置、位移量级和最终形态与现场实测资料相一致;在夏季极端高温条件下,当多年冻土活动层融化至1.45 m时,斜坡将沿着融化锋面失稳,且滑移面基本平行于坡面。研究结果对寒区各类工程边坡塌陷和热融滑塌的过程认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论文 2024-05-08 DOI: 10.13577/j.jnd.2024.0215

为进一步研究多年冻土边坡在冻融作用下的局部稳定性,针对多年冻土边坡局部冻融的特殊性,考虑冻融循环对边坡土体的损伤作用,基于有限元建立温度场、应力场耦合的多年冻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以东北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地区某路堑边坡为研究对象,对边坡的冻融过程以及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冻融作用下,边坡季节活动层融化深度与环境温度有较强的相关性;坡顶特征点位移随时间变化趋势呈"台阶"状,可分为快速发展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比较有限元方法与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的差异,证明了有限元方法的合理性,对多年冻土边坡防护治理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期刊论文 2020-01-14

介绍冻土区热融滑塌的机理,分析影响其稳定性的各项因素,包括冻融交界面位置和暖季强降雨等因素;采用现场实例评价了目前关于冻土边坡稳定性5种计算方法,且利用改进极限平衡法评价了具有上部结构物的斜坡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冻阻法"计算比较适合青藏铁路安多段自然边坡稳定性评价;改进极限平衡法能评价较复杂条件下的斜坡稳定性问题。

期刊论文 2011-04-02 DOI: 10.13238/j.issn.1004-2954.2011.03.004

通过对唐古拉山典型冻土沼泽路堤段进行分析,考虑运营荷载、地震和存在软弱层等不同工况,采用圆弧法计算其稳定性,计算表明,只有在最不利的情况组合发生时,该断面可能出现不稳定。

期刊论文 2010-03-12 DOI: 10.13719/j.cnki.cn14-1279/tu.2010.05.008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4条  共4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