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1
2
共检索到 3

本文采用ECMWF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细网格和NCEP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模式数据、NCEP 1°×1°再分析资料、降雪加密观测和常规资料,对2022年初的5次降雪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5次降雪过程均为雨转雪过程,且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平原为雨夹雪或小雪到中雪,山区中到大雪,局部暴雪,数值模式预报的积雪深度与实况相差甚远;大尺度环流形势为500 hPa中低纬南支槽或弱波动配合700 hPa上的暖湿气流和中低层冷空气,造成边界层浅薄的冷垫上温度骤降而在短时间内形成降雪;相较于平原地区,高山区上空温度层结与最大上升运动中心的配置,有利于降雪粒子较长时间维持在有利于枝状雪花的形成区域,且高山区云底云水含量显著偏低、整层温度足够低,故高山区更利于暴雪的形成。

期刊论文 2024-05-09 DOI: 10.13774/j.cnki.kjtb.2024.03.004

本文采用ECMWF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细网格和NCEP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模式数据、NCEP 1°×1°再分析资料、降雪加密观测和常规资料,对2022年初的5次降雪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5次降雪过程均为雨转雪过程,且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平原为雨夹雪或小雪到中雪,山区中到大雪,局部暴雪,数值模式预报的积雪深度与实况相差甚远;大尺度环流形势为500 hPa中低纬南支槽或弱波动配合700 hPa上的暖湿气流和中低层冷空气,造成边界层浅薄的冷垫上温度骤降而在短时间内形成降雪;相较于平原地区,高山区上空温度层结与最大上升运动中心的配置,有利于降雪粒子较长时间维持在有利于枝状雪花的形成区域,且高山区云底云水含量显著偏低、整层温度足够低,故高山区更利于暴雪的形成。

期刊论文 2024-05-09 DOI: 10.13774/j.cnki.kjtb.2024.03.004

为保证冻结工程及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以杭州地铁1号线滨江站至富春路站区间盾构过江隧道联络通道为例,对冻土体无侧限抗压、抗弯强度以及破坏挠度等进行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数据分析并结合理论计算可得到以下结论:在-10℃下各土层无侧限抗压强度为2.9~5.9 MPa,强度得到大幅度提高;破坏应变以及破坏挠度满足施工要求;相比之下冻结粉砂的抗压强度最大,淤泥质粉质黏土破坏应变较其他层土大;圆砾和粉砂的抗弯强度增幅明显,达到8 MPa以上,淤泥质粉质黏土和粉质黏土的冻土抗弯强度可以增强到4.0~5.5 MPa;淤泥质粉质黏土、粉质黏土和粉砂的破坏挠度相当,冻结圆砾土的挠度最小。

期刊论文 2011-07-29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3条  共3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