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

我国月球探测一期工程获国家批准立项和"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及运行这一历史性事件标志着我国已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阶段之后,开始进入人类航天活动的第三领域——深空探测。无疑此时探讨人类这一伟大社会实践活动的自然科学意义,特别是深空探测对象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相关技术的开发、创新和成熟,工作重点将逐渐转移到深空探测对象本身的科学研究上来,即认识地球之外的行星体以及更深刻地重新审视地球。本文讨论了现阶段深空探测对象——月球及类地行星的基本物质属性,回顾美国和前苏联两国探月计划实施历史的启示,Apollo计划的演变-科学内容的纳入及宇航员地学素养的要求,Apollo登月计划的实施对月球科学本身的促进,以及对20世纪地球科学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和分析技术进步等的重大影响,总结了前苏联探月计划的成败及其教训,并对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立项历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月球科学及类地行星研究的地球科学属性,并强调指出地球科学家应将月球及整个类地行星研究纳入到地球系统科学的框架之中。

期刊论文 2010-06-23 DOI: 10.19700/j.0379-1726.2010.02.002

综述了2008年3月10~14日在美国休斯敦召开的第39届月球与行星科学大会期间交流的与月球科学相关的会议内容,简要回顾了人类探测月球的历史。当前的月球科学研究归纳为6个主题:①月球和其他类地行星的地质演化;②撞击过程的定量化描述和太阳系历史的关系;③月壤的特征、月壤形成的机械过程和演化过程;④采样返回技术和原型机的开发与运用;⑤月球和其他行星体的内生和外来挥发分;⑥月表的大气和尘埃环境对人类登陆的影响。2007~2008年,日本、中国、印度和美国纷纷推出探月计划,将月球探测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深空探测成为各国展示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试验场,也将有力地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独立探测和国际合作相结合已是大势所趋,数据资料共享将成为必然。公众的积极参与将为月球探测注入新的活力,并成为空间探测的基本动力。

期刊论文 2008-10-23

概述了月球的探测历程及探测方式与科学目标的演变,系统总结了月球探测与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分析了当前月球研究的基本问题;同时对未来的月球探测趋势及我国开展月球探测能力作了初步分析.

期刊论文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3条  共3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