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研究高纬度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本研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和IDW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1961—2016年季节性冻土区冻土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最大冻土深度的多年平均值约为171.6 cm,呈显著减小趋势。各地区(除了通河)的最大冻土深度均呈显著减小的趋势。(2)冻土初日平均在10月23日,呈显著推迟的趋势。全省绝大部分地区的冻土初日推迟,省西部地区的推迟速率要大于省东部地区。(3)冻土终日平均在5月29日,呈显著提前的趋势。全省大多数地区的冻土终日均显著提前,尤其是克山、海伦、安达和伊春,提前速率在6.3~9.8 d/10 a之间。(4)冻土期平均约为218天,呈显著减少的趋势。各地区冻土期纬向分布比较明显,且均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省西部地区的减少速率要大于东部地区。研究结果可为应对气候变化、工程气象以及短期气候预测、生态气候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做基础。
【中文摘要】本项目以我们在中国开展的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监研究及其所建立的观测网络为基础,以国际降水稳定同位素计划(GNIP)和国际河流稳定同位素计划(GNIR)为国际合作伙伴,在中国开展河水与降水稳定同位素观测研究(China Network of Isotopes in River and Precipitation,简称CNIRP)。项目通过在中国4种不同类型大河流域(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塔里木河)开展河水与降水的稳定同位素研究,揭示大河流域河水中稳定同位素时空变化过程;综合集成中国降水同位素计划数据、GNIP数据和本项目(CNIRP)实测数据,揭示流域内大空间尺度河水与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关系;建立流域水循环中的稳定同位素分馏过程模型,研究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中稳定同位素的影响,进而评估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建立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河水、降水稳定同位素数据库,并提供给国内外相关的数据库共享。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