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盐湖面积不断扩大,漫溢后形成高矿化度水流流经铁路、公路的桥梁墩台,给线路运营造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针对盐湖漫溢河道处的桥梁工程进行研究,分析了盐湖漫溢对桥梁墩台带来的主要影响,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并基于现场监测数据对工程效果进行了评价。主要结论包括:高矿化度水流对桥梁墩台造成的影响主要有河道下切严重,对地基多年冻土热干扰严重和对桥墩及基础混凝土腐蚀。针对高矿化度水流对桥梁墩台的影响,提出了区域河流疏导和冻土防护、桥墩基础冻土热防护、桥梁结构构造防腐蚀3个方面的整治技术;根据初期监测数据分析,高矿化度水流流量较大,造成下部冻土退化严重,但在合理的整治工程实施后,近1年多来未发现桥梁墩台变形。同时,地温监测数据验证了热棒具有保持多年冻土稳定的作用。
青藏铁路开通运营16年后,多年冻土路基情况整体良好,仅部分路段存在路基沉降变形、排水不良、路基开裂等病害;主要采用土护道、片石护坡、热棒、排水盲沟等综合补强措施,大部分地区整治效果良好。通过分析,多年冻土路基病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多年冻土场变化及水热防护不足,而现有补强措施大多遵循主动降温、冷却地基、保护冻土的原则,忽略了水热侵蚀对多年冻土的影响,因此还需增加水热防护措施;对于常见多年冻土路基病害且成因清晰的地段仍可采用现有措施进行补强,而对于病害反复发生地段需重新勘察后再制定整治方案。此外,考虑气温升高对多年冻土的影响,还需开展更高升温条件下现有补强措施的有效性及新型补强措施的研究。
分析了青藏铁路望昆至唐古拉段冻土路基病害产生的原因,介绍了采取的主要治理措施。目前所采用的冻土路基整治措施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路基病害的问题,但随着青藏高原气温的不断升高、冻土路基病害成因复杂、既有措施无法根除病害等原因导致的问题日益增多,提出建议供相关人员参考。
以大(同)西(安)高速铁路高速综合试验段为例,对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冻害主要成因、整治措施及其效果进行研究。针对高速综合试验段路基含水量高、细颗粒含量大、所处区域长期低温而导致路基出现冻胀进行分析,采用封闭轨面渗水裂缝、清理电缆槽泄水孔、增设基床表层排水孔和基床底层排水盲沟等措施进行整治。分析对比病害整治区段同一位置的年度最大冻高数据,证明提出的路基冻害整治措施可行并有效。
介绍哈尔滨铁路局管内铁路路基冻害发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冻害产生的原因,总结冻胀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路基冻害整治的工程对策。
针对青藏铁路运营以来多年冻土区出现的路基病害的类型划分、形成原因及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桥头路基存在的病害问题、主要影响因素及桥头路基病害治理工程措施,并对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热稳定性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青藏高原分布有大面积的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在冻土区进行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冻土问题是影响和制约整个工程建设的关键因素。本文作者通过检索查阅多年来相关问题研究的文献资料,结合多年的勘察设计经验,简单总结了多年冻土区常见的路基病害、路基病害整治工程遵循的原则及常用的整治措施。
分析大兴安岭地区多年冻土铁路路基病害产生的原因,介绍路基整治试验工程概况、整治路基病害采取的工程措施及工作原理,通过分析初步观测数据,可以看出采取的冻土路基病害整治措施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