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05

本研究旨在推进冻土观测自动化进程,提升监测精度,弥补传统人工观测方法操作繁琐、主观误差大且无法实现连续观测等不足。通过对比五种型号冻土自动观测仪与人工冻土器的观测数据,全面评估其数据质量,为气象业务化运行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22—2024年全国24个省区1 172个气象观测站安装的DTD1、DTD2、DTD3、DTD4、DTD5五种型号冻土自动观测仪与人工冻土器的平行观测数据,从数据完整性(完整率≥98%)、准确性(标准偏差≤2 cm)、一致率(≥80%)、误判均值(≤6 cm)和冻融趋势(最大冻土深度数据相关性≥0.8)五个方面进行检验评估。截至2024年冬季,第一阶段运行设备349套,第二阶段运行设备364套,单轨业务化运行设备459套。DTD2型和DTD3型冻土自动观测仪在数据完整率、准确性、一致率、误判均值和冻融趋势等指标上表现优异,其单轨业务化运行通过率分别为88.73%和88.24%,远高于其他型号设备。DTD2型和DTD3型冻土自动观测仪数据质量高,能够满足气象业务化需求,建议在今后的业务运行中优先推广使用。

期刊论文 2025-07-09

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多年冻土退化程度及空间分布。通过收集关键气象要素,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修正部分地面温度,基于多年冻土顶部温度(temperature at the top of permafrost,TTOP)模型,利用ANUSPILN 软件进行插值,分析东北多年冻土时空分布变化。结果表明,1970s、1980s、1990s、2000s和2010s的多年冻土面积分别约为3.99 × 105、3.41 × 105、2.31 × 105、1.80 × 105 、1.59 × 105 km2。1970s—2010s,东北地区的多年冻土面积显著减少约2.40 × 105 km2,降幅高达60.08%。多年冻土面积占东北地区总面积的比例从27.66%下降至11.04%,而季节性冻土面积比例则从72.34%增加至88.96%。模型结果与实际钻孔数据差值仅为0.05 °C,且使用修正地面温度数据的模型结果高于现有研究...

期刊论文 2025-06-20

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多年冻土退化程度及空间分布。通过收集关键气象要素,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修正部分地面温度,基于多年冻土顶部温度(temperature at the top of permafrost,TTOP)模型,利用ANUSPILN 软件进行插值,分析东北多年冻土时空分布变化。结果表明,1970s、1980s、1990s、2000s和2010s的多年冻土面积分别约为3.99 × 105、3.41 × 105、2.31 × 105、1.80 × 105 、1.59 × 105 km2。1970s—2010s,东北地区的多年冻土面积显著减少约2.40 × 105 km2,降幅高达60.08%。多年冻土面积占东北地区总面积的比例从27.66%下降至11.04%,而季节性冻土面积比例则从72.34%增加至88.96%。模型结果与实际钻孔数据差值仅为0.05 °C,且使用修正地面温度数据的模型结果高于现有研究...

期刊论文 2025-06-20

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多年冻土退化程度及空间分布。通过收集关键气象要素,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修正部分地面温度,基于多年冻土顶部温度(temperature at the top of permafrost,TTOP)模型,利用ANUSPILN 软件进行插值,分析东北多年冻土时空分布变化。结果表明,1970s、1980s、1990s、2000s和2010s的多年冻土面积分别约为3.99 × 105、3.41 × 105、2.31 × 105、1.80 × 105 、1.59 × 105 km2。1970s—2010s,东北地区的多年冻土面积显著减少约2.40 × 105 km2,降幅高达60.08%。多年冻土面积占东北地区总面积的比例从27.66%下降至11.04%,而季节性冻土面积比例则从72.34%增加至88.96%。模型结果与实际钻孔数据差值仅为0.05 °C,且使用修正地面温度数据的模型结果高于现有研究...

期刊论文 2025-06-20

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多年冻土退化程度及空间分布。通过收集关键气象要素,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修正部分地面温度,基于多年冻土顶部温度(temperature at the top of permafrost,TTOP)模型,利用ANUSPILN 软件进行插值,分析东北多年冻土时空分布变化。结果表明,1970s、1980s、1990s、2000s和2010s的多年冻土面积分别约为3.99 × 105、3.41 × 105、2.31 × 105、1.80 × 105 、1.59 × 105 km2。1970s—2010s,东北地区的多年冻土面积显著减少约2.40 × 105 km2,降幅高达60.08%。多年冻土面积占东北地区总面积的比例从27.66%下降至11.04%,而季节性冻土面积比例则从72.34%增加至88.96%。模型结果与实际钻孔数据差值仅为0.05 °C,且使用修正地面温度数据的模型结果高于现有研究...

期刊论文 2025-06-20

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多年冻土退化程度及空间分布。通过收集关键气象要素,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修正部分地面温度,基于多年冻土顶部温度(temperature at the top of permafrost,TTOP)模型,利用ANUSPILN 软件进行插值,分析东北多年冻土时空分布变化。结果表明,1970s、1980s、1990s、2000s和2010s的多年冻土面积分别约为3.99 × 105、3.41 × 105、2.31 × 105、1.80 × 105 、1.59 × 105 km2。1970s—2010s,东北地区的多年冻土面积显著减少约2.40 × 105 km2,降幅高达60.08%。多年冻土面积占东北地区总面积的比例从27.66%下降至11.04%,而季节性冻土面积比例则从72.34%增加至88.96%。模型结果与实际钻孔数据差值仅为0.05 °C,且使用修正地面温度数据的模型结果高于现有研究...

期刊论文 2025-06-20

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多年冻土退化程度及空间分布。通过收集关键气象要素,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修正部分地面温度,基于多年冻土顶部温度(temperature at the top of permafrost,TTOP)模型,利用ANUSPILN 软件进行插值,分析东北多年冻土时空分布变化。结果表明,1970s、1980s、1990s、2000s和2010s的多年冻土面积分别约为3.99 × 105、3.41 × 105、2.31 × 105、1.80 × 105 、1.59 × 105 km2。1970s—2010s,东北地区的多年冻土面积显著减少约2.40 × 105 km2,降幅高达60.08%。多年冻土面积占东北地区总面积的比例从27.66%下降至11.04%,而季节性冻土面积比例则从72.34%增加至88.96%。模型结果与实际钻孔数据差值仅为0.05 °C,且使用修正地面温度数据的模型结果高于现有研究...

期刊论文 2025-06-20

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多年冻土退化程度及空间分布。通过收集关键气象要素,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修正部分地面温度,基于多年冻土顶部温度(temperature at the top of permafrost,TTOP)模型,利用ANUSPILN 软件进行插值,分析东北多年冻土时空分布变化。结果表明,1970s、1980s、1990s、2000s和2010s的多年冻土面积分别约为3.99 × 105、3.41 × 105、2.31 × 105、1.80 × 105 、1.59 × 105 km2。1970s—2010s,东北地区的多年冻土面积显著减少约2.40 × 105 km2,降幅高达60.08%。多年冻土面积占东北地区总面积的比例从27.66%下降至11.04%,而季节性冻土面积比例则从72.34%增加至88.96%。模型结果与实际钻孔数据差值仅为0.05 °C,且使用修正地面温度数据的模型结果高于现有研究...

期刊论文 2025-06-20

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多年冻土退化程度及空间分布。通过收集关键气象要素,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修正部分地面温度,基于多年冻土顶部温度(temperature at the top of permafrost,TTOP)模型,利用ANUSPILN 软件进行插值,分析东北多年冻土时空分布变化。结果表明,1970s、1980s、1990s、2000s和2010s的多年冻土面积分别约为3.99 × 105、3.41 × 105、2.31 × 105、1.80 × 105 、1.59 × 105 km2。1970s—2010s,东北地区的多年冻土面积显著减少约2.40 × 105 km2,降幅高达60.08%。多年冻土面积占东北地区总面积的比例从27.66%下降至11.04%,而季节性冻土面积比例则从72.34%增加至88.96%。模型结果与实际钻孔数据差值仅为0.05 °C,且使用修正地面温度数据的模型结果高于现有研究...

期刊论文 2025-06-20

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多年冻土退化程度及空间分布。通过收集关键气象要素,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修正部分地面温度,基于多年冻土顶部温度(temperature at the top of permafrost,TTOP)模型,利用ANUSPILN 软件进行插值,分析东北多年冻土时空分布变化。结果表明,1970s、1980s、1990s、2000s和2010s的多年冻土面积分别约为3.99 × 105、3.41 × 105、2.31 × 105、1.80 × 105 、1.59 × 105 km2。1970s—2010s,东北地区的多年冻土面积显著减少约2.40 × 105 km2,降幅高达60.08%。多年冻土面积占东北地区总面积的比例从27.66%下降至11.04%,而季节性冻土面积比例则从72.34%增加至88.96%。模型结果与实际钻孔数据差值仅为0.05 °C,且使用修正地面温度数据的模型结果高于现有研究...

期刊论文 2025-06-20
  • 首页
  • 1
  • 2
  • 3
  • 4
  • 5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305条,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