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8

冻土区地震液化现象频发,上覆盖土层的冻结将砂土地震液化特性分析变得复杂化。为研究上覆冻土层对砂土地震液化特性的影响,设计了具有土体冻结系统的剪切模型箱,开展冻土层覆盖条件下砂土地震液化振动台试验,分析不同地震波作用下模型土体加速度、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层间和顶部位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冻土层覆盖条件下砂土层从底部开始出现局部液化现象,随输入地震动峰值的增大,其液化高度逐渐增加。砂土层液化后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变化规律与冻土层保持一致,均随着输入地震动峰值的增大先增加后降低,但砂土层对输入地震波的放大能力大于冻土层,不同土层对地震动放大的敏感程度不同。此外,冻土层出现震陷和滑移现象,地震液化造成水分上迁汇聚在冻土-砂交界处,致使冻土层滑移加剧,砂土层的层间位移会随土层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在液化面高度以上发生突降。因此,上覆冻土层可液化场地中结构的抗震验算需重点关注冻土-砂交界处以及液化高度处。本文可为上覆冻土层的可液化场地中土体力学行为变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期刊论文 2024-12-31

冻土区地震液化现象频发,上覆盖土层的冻结将砂土地震液化特性分析变得复杂化。为研究上覆冻土层对砂土地震液化特性的影响,设计了具有土体冻结系统的剪切模型箱,开展冻土层覆盖条件下砂土地震液化振动台试验,分析不同地震波作用下模型土体加速度、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层间和顶部位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冻土层覆盖条件下砂土层从底部开始出现局部液化现象,随输入地震动峰值的增大,其液化高度逐渐增加。砂土层液化后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变化规律与冻土层保持一致,均随着输入地震动峰值的增大先增加后降低,但砂土层对输入地震波的放大能力大于冻土层,不同土层对地震动放大的敏感程度不同。此外,冻土层出现震陷和滑移现象,地震液化造成水分上迁汇聚在冻土-砂交界处,致使冻土层滑移加剧,砂土层的层间位移会随土层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在液化面高度以上发生突降。因此,上覆冻土层可液化场地中结构的抗震验算需重点关注冻土-砂交界处以及液化高度处。本文可为上覆冻土层的可液化场地中土体力学行为变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期刊论文 2024-12-31

冻土区地震液化现象频发,上覆盖土层的冻结将砂土地震液化特性分析变得复杂化。为研究上覆冻土层对砂土地震液化特性的影响,设计了具有土体冻结系统的剪切模型箱,开展冻土层覆盖条件下砂土地震液化振动台试验,分析不同地震波作用下模型土体加速度、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层间和顶部位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冻土层覆盖条件下砂土层从底部开始出现局部液化现象,随输入地震动峰值的增大,其液化高度逐渐增加。砂土层液化后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变化规律与冻土层保持一致,均随着输入地震动峰值的增大先增加后降低,但砂土层对输入地震波的放大能力大于冻土层,不同土层对地震动放大的敏感程度不同。此外,冻土层出现震陷和滑移现象,地震液化造成水分上迁汇聚在冻土-砂交界处,致使冻土层滑移加剧,砂土层的层间位移会随土层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在液化面高度以上发生突降。因此,上覆冻土层可液化场地中结构的抗震验算需重点关注冻土-砂交界处以及液化高度处。本文可为上覆冻土层的可液化场地中土体力学行为变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期刊论文 2024-12-31

冻土区地震液化现象频发,上覆盖土层的冻结将砂土地震液化特性分析变得复杂化。为研究上覆冻土层对砂土地震液化特性的影响,设计了具有土体冻结系统的剪切模型箱,开展冻土层覆盖条件下砂土地震液化振动台试验,分析不同地震波作用下模型土体加速度、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层间和顶部位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冻土层覆盖条件下砂土层从底部开始出现局部液化现象,随输入地震动峰值的增大,其液化高度逐渐增加。砂土层液化后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变化规律与冻土层保持一致,均随着输入地震动峰值的增大先增加后降低,但砂土层对输入地震波的放大能力大于冻土层,不同土层对地震动放大的敏感程度不同。此外,冻土层出现震陷和滑移现象,地震液化造成水分上迁汇聚在冻土-砂交界处,致使冻土层滑移加剧,砂土层的层间位移会随土层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在液化面高度以上发生突降。因此,上覆冻土层可液化场地中结构的抗震验算需重点关注冻土-砂交界处以及液化高度处。本文可为上覆冻土层的可液化场地中土体力学行为变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期刊论文 2024-12-31

总结了现阶段冻土区桥梁桩基础抗震试验研究的主要任务,从试验的目的、优势、设计和不足等方面对冻土三轴压缩试验、桩-冻土体系拟静力试验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发展方向。考虑到室内试验中桥梁桩基础-冻土相互作用体系实施难度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子结构试验方法开展冻土区桥梁抗震试验的思路。

期刊论文 2023-12-06 DOI: 10.20015/j.cnki.ISSN1000-0666.2024.0034

总结了现阶段冻土区桥梁桩基础抗震试验研究的主要任务,从试验的目的、优势、设计和不足等方面对冻土三轴压缩试验、桩-冻土体系拟静力试验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发展方向。考虑到室内试验中桥梁桩基础-冻土相互作用体系实施难度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子结构试验方法开展冻土区桥梁抗震试验的思路。

期刊论文 2023-12-06 DOI: 10.20015/j.cnki.ISSN1000-0666.2024.0034

总结了现阶段冻土区桥梁桩基础抗震试验研究的主要任务,从试验的目的、优势、设计和不足等方面对冻土三轴压缩试验、桩-冻土体系拟静力试验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发展方向。考虑到室内试验中桥梁桩基础-冻土相互作用体系实施难度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子结构试验方法开展冻土区桥梁抗震试验的思路。

期刊论文 2023-12-06 DOI: 10.20015/j.cnki.ISSN1000-0666.2024.0034

基于冻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振动台试验,利用自行研制的室内冻土冻结系统,再现了地震激励下,冻土场地中上部结构和地基的震害现象以及砂质粉土的液化现象。研究地震作用下,不同冻结深度的冻土场地的地震响应及其对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另外,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考虑冻土对温度的依存性及地基液化引起的等效剪切刚度变化的非线性计算模型,为后续的计算分析奠定了基础。分析表明,地表的地震响应由于土体非线化进展,随着输入地震波倍率的增大而变小,峰值频率变小。上部结构和地基的相互作用明显,地表面的增幅随着冻结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和峰值频率变大。此可为季冻区冻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1-07-05

基于冻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振动台试验,利用自行研制的室内冻土冻结系统,再现了地震激励下,冻土场地中上部结构和地基的震害现象以及砂质粉土的液化现象。研究地震作用下,不同冻结深度的冻土场地的地震响应及其对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另外,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考虑冻土对温度的依存性及地基液化引起的等效剪切刚度变化的非线性计算模型,为后续的计算分析奠定了基础。分析表明,地表的地震响应由于土体非线化进展,随着输入地震波倍率的增大而变小,峰值频率变小。上部结构和地基的相互作用明显,地表面的增幅随着冻结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和峰值频率变大。此可为季冻区冻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1-07-05

基于冻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振动台试验,利用自行研制的室内冻土冻结系统,再现了地震激励下,冻土场地中上部结构和地基的震害现象以及砂质粉土的液化现象。研究地震作用下,不同冻结深度的冻土场地的地震响应及其对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另外,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考虑冻土对温度的依存性及地基液化引起的等效剪切刚度变化的非线性计算模型,为后续的计算分析奠定了基础。分析表明,地表的地震响应由于土体非线化进展,随着输入地震波倍率的增大而变小,峰值频率变小。上部结构和地基的相互作用明显,地表面的增幅随着冻结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和峰值频率变大。此可为季冻区冻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1-07-05
  • 首页
  • 1
  • 2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18条,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