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9

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春季2010—2022年逐日MODIS积雪产品提取的积雪边缘线高度数据与气象站点观测的温度、降水以及坡度为主要数据源,利用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空间插值法、回归分析法等方法分析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3年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缓慢上升,平均积雪边缘线高度2010年最低(2 574.7 m),2012年最高(2 912.7 m)。在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场上,昌吉州南部山区积雪边缘线高度等值线分布密集,且变化梯度较大;北塔山区域分布较稀疏。温度、降水和坡度对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32.2%、63.7%和4.1%,且在不同区域其相对贡献率存在差异。降水是影响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昌吉州东部山区(阜康市至木垒县)最为明显,其次为西部山区(玛纳斯县至昌吉市),最后为北塔山区域,相对贡献率分别为73.3%、62.8%、57.5%。

期刊论文 2025-05-12 DOI: 10.16468/j.cnki.issn1004-0366.2025.03.005

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春季2010—2022年逐日MODIS积雪产品提取的积雪边缘线高度数据与气象站点观测的温度、降水以及坡度为主要数据源,利用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空间插值法、回归分析法等方法分析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3年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缓慢上升,平均积雪边缘线高度2010年最低(2 574.7 m),2012年最高(2 912.7 m)。在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场上,昌吉州南部山区积雪边缘线高度等值线分布密集,且变化梯度较大;北塔山区域分布较稀疏。温度、降水和坡度对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32.2%、63.7%和4.1%,且在不同区域其相对贡献率存在差异。降水是影响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昌吉州东部山区(阜康市至木垒县)最为明显,其次为西部山区(玛纳斯县至昌吉市),最后为北塔山区域,相对贡献率分别为73.3%、62.8%、57.5%。

期刊论文 2025-05-12 DOI: 10.16468/j.cnki.issn1004-0366.2025.03.005

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春季2010—2022年逐日MODIS积雪产品提取的积雪边缘线高度数据与气象站点观测的温度、降水以及坡度为主要数据源,利用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空间插值法、回归分析法等方法分析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3年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缓慢上升,平均积雪边缘线高度2010年最低(2 574.7 m),2012年最高(2 912.7 m)。在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场上,昌吉州南部山区积雪边缘线高度等值线分布密集,且变化梯度较大;北塔山区域分布较稀疏。温度、降水和坡度对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32.2%、63.7%和4.1%,且在不同区域其相对贡献率存在差异。降水是影响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昌吉州东部山区(阜康市至木垒县)最为明显,其次为西部山区(玛纳斯县至昌吉市),最后为北塔山区域,相对贡献率分别为73.3%、62.8%、57.5%。

期刊论文 2025-05-12 DOI: 10.16468/j.cnki.issn1004-0366.2025.03.005

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春季2010—2022年逐日MODIS积雪产品提取的积雪边缘线高度数据与气象站点观测的温度、降水以及坡度为主要数据源,利用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空间插值法、回归分析法等方法分析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3年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缓慢上升,平均积雪边缘线高度2010年最低(2 574.7 m),2012年最高(2 912.7 m)。在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场上,昌吉州南部山区积雪边缘线高度等值线分布密集,且变化梯度较大;北塔山区域分布较稀疏。温度、降水和坡度对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32.2%、63.7%和4.1%,且在不同区域其相对贡献率存在差异。降水是影响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昌吉州东部山区(阜康市至木垒县)最为明显,其次为西部山区(玛纳斯县至昌吉市),最后为北塔山区域,相对贡献率分别为73.3%、62.8%、57.5%。

期刊论文 2025-05-12 DOI: 10.16468/j.cnki.issn1004-0366.2025.03.005

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春季2010—2022年逐日MODIS积雪产品提取的积雪边缘线高度数据与气象站点观测的温度、降水以及坡度为主要数据源,利用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空间插值法、回归分析法等方法分析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3年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缓慢上升,平均积雪边缘线高度2010年最低(2 574.7 m),2012年最高(2 912.7 m)。在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场上,昌吉州南部山区积雪边缘线高度等值线分布密集,且变化梯度较大;北塔山区域分布较稀疏。温度、降水和坡度对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32.2%、63.7%和4.1%,且在不同区域其相对贡献率存在差异。降水是影响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昌吉州东部山区(阜康市至木垒县)最为明显,其次为西部山区(玛纳斯县至昌吉市),最后为北塔山区域,相对贡献率分别为73.3%、62.8%、57.5%。

期刊论文 2025-05-12 DOI: 10.16468/j.cnki.issn1004-0366.2025.03.005

建筑物周边风致积雪是冬季多雪大风地区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由于风吹雪的机理复杂,虽然数值模拟方法近几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仍缺乏在稳定风雪条件下的广泛验证,限制了其预测方法的进一步提升和推广。为了揭示风速和持续时间对立方体周边积雪演化过程的影响,该文在西北严寒地区的稳定吹雪条件下,对不同风速下立方体模型周边不同时刻的积雪深度进行实测。讨论了不同工况下堆积区域最大积雪深度、积雪剖面的变化以及立方体迎风区两侧的积雪堆积形态。结果表明:在不同工况下,立方体周边风致积雪均在迎风和背风壁面处堆积,在模型前缘和后方出现侵蚀,随着风速的变化,积雪深度、积雪范围、积雪堆积位置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随着时间的变化,积雪最大深度位置也会转移。

期刊论文 2021-12-24

建筑物周边风致积雪是冬季多雪大风地区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由于风吹雪的机理复杂,虽然数值模拟方法近几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仍缺乏在稳定风雪条件下的广泛验证,限制了其预测方法的进一步提升和推广。为了揭示风速和持续时间对立方体周边积雪演化过程的影响,该文在西北严寒地区的稳定吹雪条件下,对不同风速下立方体模型周边不同时刻的积雪深度进行实测。讨论了不同工况下堆积区域最大积雪深度、积雪剖面的变化以及立方体迎风区两侧的积雪堆积形态。结果表明:在不同工况下,立方体周边风致积雪均在迎风和背风壁面处堆积,在模型前缘和后方出现侵蚀,随着风速的变化,积雪深度、积雪范围、积雪堆积位置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随着时间的变化,积雪最大深度位置也会转移。

期刊论文 2021-12-24

建筑物周边风致积雪是冬季多雪大风地区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由于风吹雪的机理复杂,虽然数值模拟方法近几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仍缺乏在稳定风雪条件下的广泛验证,限制了其预测方法的进一步提升和推广。为了揭示风速和持续时间对立方体周边积雪演化过程的影响,该文在西北严寒地区的稳定吹雪条件下,对不同风速下立方体模型周边不同时刻的积雪深度进行实测。讨论了不同工况下堆积区域最大积雪深度、积雪剖面的变化以及立方体迎风区两侧的积雪堆积形态。结果表明:在不同工况下,立方体周边风致积雪均在迎风和背风壁面处堆积,在模型前缘和后方出现侵蚀,随着风速的变化,积雪深度、积雪范围、积雪堆积位置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随着时间的变化,积雪最大深度位置也会转移。

期刊论文 2021-12-24

利用果洛6县2005—2015年这10年的冻土出现时间、冻土完全消融时间、冻土最大深度等资料,对果洛冻土的气候变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通过分析冻土期间的降水量、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和前期降水量、前期平均气温对冻土的气候变化作出初步解释。通过分析发现,甘德近10年全年有冻土,其余地区6—8月基本无冻土。玛沁、玛多最大冻土深度呈逐年减少趋势,其余4县最大冻土深度随时间增加。果洛平均最大冻土深度随前汛期降水量的减少而增加。

期刊论文 2017-01-05 DOI: 10.15913/j.cnki.kjycx.2016.24.125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9条  共9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