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1

毛霉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大部分是腐生的,常引起动、植物的病害。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区毛霉菌有11个属,其中,冻土毛霉(Mucor hiemalis),仅在台湾、辽宁、湖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有分布。本文就冻土毛霉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经济价值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冻土毛霉的相关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4-06-27

为探讨多年冻土原状样承受竖向外荷载时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对不同深度的原状冻土样进行单轴试验和固结试验,并分析了冻土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破坏形态、融沉特性.试验表明:在单轴试验中,浅层土的应力-应变曲线为不规则的非线性曲线,深土层的应力-应变曲线为抛物线形式曲线,随着含冰量的增加以及含砂量的减少,荷载由土颗粒骨架发展为冰晶体承担,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深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冻土的破坏分为三种:延性破坏时外部无明显裂痕,仅产生挤压变形;弱面剪切破坏引起侧向裂缝以及侧向挤压变形;轴向分裂破坏的裂痕从中间至轴向展开.在固结试验中,主固结一般发生在前100 min,深层土的固结应变及融沉系数比浅土层大,且深土层融沉系数受荷载影响较大.

期刊论文 2023-07-07

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气体组成复杂,储层裂隙发育,研究其形成过程对准确理解该区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祁连山冻土区水合物的气体组成配置了多组分气体,并对其在纯水、水合物矿区水及冻土岩芯介质体系中的水合过程进行了实验观测,获得了不同条件下多组分气体水合物的诱导时间及聚集形态特征,探讨了不同反应介质(水样盐度、沉积介质)对多组分气体水合物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冻土岩芯中多组分气体水合物的形成诱导时间较溶液体系更短,水合反应更快。多组分气体水合物呈现"松针状""发丝状""块体状"等多种形态,并优先在气液界面和反应釜内壁形成聚集,其形成过程呈现明显的"界面优势"特征,即冻土岩芯孔裂隙表面以及矿区水中悬浮颗粒为水合反应提供了除气液界面和反应釜壁外的"第三界面",有效加快了多组分气体水合物的形成过程。

期刊论文 2022-01-27 DOI: 10.16028/j.1009-2722.2020.128

在寒区工程建设中了解冻混杂岩土材料,如冻土石混合体的力学性质是保证工程建设安全的前提条件。采用单轴压缩和巴西劈裂试验探讨纯冰、冰石混合物、冻土和冻土石混合体在不同冻结温度(-10℃,-20℃,-30℃)下的变形以及强度性质,同时借助显微成像技术观察试样内部的冰石、土石、冰土界面形态和受力开裂特征。试验得到以下结论:(1)在单轴压应力或劈裂拉应力作用下纯冰和冻土的破裂面相对平直;而冰石混合物和冻土石混合体的破裂面相对弯曲。(2)受块石形状的影响(外凸和内凹、锯齿边界),冰石混合物中可见对应的沿准确的冰石界面开裂和在界面附近冰体一侧开裂的2种裂缝类型;冻土石混合体中裂缝主要在冻土中和土石界面间发育。(3)试样的抗压和抗拉强度随冻结温度的降低呈现线性增加的趋势。随温度的降低冻土和冻土石混合体的压、拉强度增长速率要大于纯冰和冰石混合物的强度增长速率;各试样的压、拉强度比约为5。(4)在冻结温度为-10℃时,各试样的抗压、抗拉强度大小依次为冰石混合物>冻土石混合体>冻土>纯冰;然而在冻结温度为-30℃时,抗压强度大小依次为冻土>冻土石混合体>冰石混合物>纯冰,...

期刊论文 2021-08-09 DOI: 10.13722/j.cnki.jrme.2020.1181

为研究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冻土含水率和应变率对混凝土-冻土组合体能量耗散和破坏形态的影响,采用杆径为50 mm的分离式Hopkinson压杆系统对不同冲击气压下和不同冻土含水率的组合体进行冲击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冻土含水率的增加,混凝土-冻土组合体的吸收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冻土含水率超过饱和状态后,由于冻土中多余的冰晶体对土颗粒间连结作用的破坏,组合体的吸收能减少;随着应变率的增大,组合体内部新产生的裂纹比原裂纹扩张吸收更多的能量,组合体试件的吸收能也随之增加;在组合体受到冲击压缩作用时,冻土在混凝土后面起到缓冲的作用,部分能量被冻土吸收,当应变率相同时,组合体吸收能越大,冻土试样破坏程度越大,而混凝土试样破坏程度越小。

期刊论文 2019-11-14

该文以青藏铁路多年冻土路基为依托,通过现场测温和地质雷达探测等手段,分析了多年冻土区各种典型路基的人为上限形态特点,提出了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各种典型路基人为上限形态分类。研究发现:青藏铁路路基受路基填高、结构形式、走向坡向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主要形成3种形态的路基人为上限:A型、B型和C型。A型人为上限面升入堤身形成对路基基底稳定有利的冻土核;B型人为上限面升高至基底原天然地面附近;C型人为上限比天然上限有所上升,但未上升至基底地表附近,仍在原天然地层季节活动层范围内。

期刊论文 2018-01-02 DOI: 10.14048/j.issn.1671-2579.2017.06.011

采用开顶式增温小室(OTCs)方法模拟气候变暖,分别选取青藏高原腹地风火山地区高寒小嵩草草甸和高寒藏嵩草沼泽草甸优势物种小嵩草和藏嵩草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增温处理下两种优势物种叶片的形态与生理特征变化,从而探索高寒植物对气候变暖的内在响应机理.结果表明:增温显著增加了小嵩草叶片长度(40.0%)和叶片数量(72.7%),也显著增加了藏嵩草株高(11.9%)和叶片长度(19.3%),促进了两种优势植物的形态生长和地上生物量增加.增温处理下小嵩草和藏嵩草叶片的膜透性(电导率),活性氧(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均没有显著变化.但抗坏血酸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在藏嵩草叶片内分别显著增加了29.8%和53.8%,而在小嵩草叶片内没有明显变化.可见,增温下小嵩草和藏嵩草均能够维持正常的抗氧化水平,以维持该区域优势植物生长;但藏嵩草生理过程对增温更加敏感.

期刊论文 2017-03-13 DOI: 10.13287/j.1001-9332.201704.031

用数值方法模拟了在气候持续以0.02℃.a-1速度增温下,50 a运营年限内不同走向路基的融化形态可能发生的变化趋势.计算了在砂砾路面和沥青路面下,不同高度(0~5.0 m)及不同走向(东西、东北-西南、南北、对称)路基的融化形态.结果表明:非对称热边界路基与对称热边界路基的融化形态差异很大.在呈阴阳坡的路基中,砂砾路面和沥青路面下:1)最大融化深度位置与运营时间关系不大,与路基高度、线路走向及路面类型关系密切,且最大融化深度偏离路基中线的距离与路基高度呈线性关系;2)最大融化深度与运营时间、路基高度、路面类型关系比较密切.路基较低时,最大融化深度与路基走向关系不大.路基较高时,最大融化深度与线路走向关系密切,且随着路基高度的增加、气候变暖及增温速率的增大而加剧;3)同一路基高度和线路走向下,砂砾路面的最大融化深度偏离路基中线的距离大于沥青路面的,沥青路面的最大融化深度大于砂砾路面的.相对于砂砾路面,沥青路面在一定程度上部分的抵消了阴阳坡效应,但加剧了路基下最大融化深度.

期刊论文 2008-01-25

【中文摘要】离龙类在中-新生代爬行动物演化历史中代表一个高度特化的、已经绝灭的自然支系,其化石主要发现于欧亚、北美和北极圈内的晚白垩-古新世地层中。中国辽宁、内蒙发现的离龙类丰富的化石记录代表此支系演化历史中早白垩纪的一次地域性很强的适应辐射,已经识别的生态-形态类型可归纳为以潜龙为代表的深水游泳长颈型、以满洲鳄为代表的半水生短吻型、和以伊克昭龙为代表的湖沼长吻型三种类型。本项研究拟通过LRXCT扫描和精细机械修理手段揭示这些不同形态类型的离龙类的腭部解剖结构特征,通过比较解剖研究探究与其生态适应习性间的有机联系。在离龙类主要支系间的分支演化关系进行研究中,应用相关类型腭部解剖特征的发现对现有的特征-类元矩阵进行修订,在最大限度上减少矩阵中的缺失信息。应用PAUP4.0软件对修订完善后的矩阵进行系统分支分析,求得具有较强特征支持的离龙类分支演化关系和相应的分类方案。

2008-01
  • 首页
  • 1
  • 2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11条,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