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4

近年来,我国华北地区强降水频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然而,目前对于强降水的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十分有限.因此,本文基于3个独立的预测因子——前期2月印度洋海温(SST_IO)、2月北亚积雪深度(SDE_NA)和5月华北融雪(MSDE_NC),利用年际增量方法(the year-to-year difference, DY),建立了华北地区盛夏强降水频次(heavy precipitation days, HPDs)的季节预测模型.结果表明, SST_IO通过太平洋-日本遥相关影响华北降水. SDE_NA通过激发欧亚大陆上空Rossby波向东南传播,进而引起东亚反气旋异常来影响华北降水.MSDE_NC异常往往伴随着后期盛夏局地的垂直运动异常和比湿异常,从而引起华北降水异常.该预测模型能很好地预测HPDs的年际变化特征,预测与观测的HPDs_DY(HPDs)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和0.65.15个极端HPDs年的距平同号率为100%.在1982~2022年留一法交叉验证中, HPDs极值年份距平同号率高达100%,具有较低的均方根误差(1.14).在2013~2022年独立试报结...

期刊论文 2024-12-13

近年来,我国华北地区强降水频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然而,目前对于强降水的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十分有限.因此,本文基于3个独立的预测因子——前期2月印度洋海温(SST_IO)、2月北亚积雪深度(SDE_NA)和5月华北融雪(MSDE_NC),利用年际增量方法(the year-to-year difference, DY),建立了华北地区盛夏强降水频次(heavy precipitation days, HPDs)的季节预测模型.结果表明, SST_IO通过太平洋-日本遥相关影响华北降水. SDE_NA通过激发欧亚大陆上空Rossby波向东南传播,进而引起东亚反气旋异常来影响华北降水.MSDE_NC异常往往伴随着后期盛夏局地的垂直运动异常和比湿异常,从而引起华北降水异常.该预测模型能很好地预测HPDs的年际变化特征,预测与观测的HPDs_DY(HPDs)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和0.65.15个极端HPDs年的距平同号率为100%.在1982~2022年留一法交叉验证中, HPDs极值年份距平同号率高达100%,具有较低的均方根误差(1.14).在2013~2022年独立试报结...

期刊论文 2024-12-13

利用多源实况和预报资料,对2021年11月5—8日我国寒潮带来的极端雨雪过程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雨雪累计量和强度在北方初冬均属罕见,过程持续时间长,积雪深度厚,多地降水量和积雪深度突破11月历史极值。极端强降水由异常偏强的大气斜压环境下的高空辐散、中层辐合抬升和低层近地面锋生耦合形成的持续深厚的上升运动,低空偏南急流叠加西太平洋热带扰动北侧偏东急流输送异常强盛的水汽,局部大气不稳定对流及地面气旋移动缓慢等多个因素共同造成,过程动力和水汽条件均明显大于其他雨雪过程。强降水中心的形成有区域差异,华北地区南部和黄淮地区北部、东北地区南部的强降水中心产生主要原因是大尺度动力抬升、丰沛水汽输送和不稳定对流,而内蒙古东南部强降水中心主要由大尺度降水环流形势长时间稳定维持造成。数值模式对极端降水预报有较好的预报能力,但存在一定偏差,因此降水成因和极值预报分析对类似极端过程预报有参考意义。

期刊论文 2024-09-04

利用多源实况和预报资料,对2021年11月5—8日我国寒潮带来的极端雨雪过程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雨雪累计量和强度在北方初冬均属罕见,过程持续时间长,积雪深度厚,多地降水量和积雪深度突破11月历史极值。极端强降水由异常偏强的大气斜压环境下的高空辐散、中层辐合抬升和低层近地面锋生耦合形成的持续深厚的上升运动,低空偏南急流叠加西太平洋热带扰动北侧偏东急流输送异常强盛的水汽,局部大气不稳定对流及地面气旋移动缓慢等多个因素共同造成,过程动力和水汽条件均明显大于其他雨雪过程。强降水中心的形成有区域差异,华北地区南部和黄淮地区北部、东北地区南部的强降水中心产生主要原因是大尺度动力抬升、丰沛水汽输送和不稳定对流,而内蒙古东南部强降水中心主要由大尺度降水环流形势长时间稳定维持造成。数值模式对极端降水预报有较好的预报能力,但存在一定偏差,因此降水成因和极值预报分析对类似极端过程预报有参考意义。

期刊论文 2024-09-04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4条  共4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