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5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和青藏高原降水的逐年增加,青藏铁路沿线的热融湖塘数量和面积也明显增加,开始影响青藏铁路路基安全。通过现场调查和统计分析,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的热融湖塘发育状态和应对措施进行研究,研究结论包括,随着气候变暖和青藏高原降水的逐年增加,青藏铁路沿线的热融湖塘数量和面积也明显增加,且离路基越来越近;青藏铁路路基两侧20 m范围内发育热融湖塘14处,部分热融湖塘已延伸至路基坡脚,严重影响地基多年冻土的稳定,进而影响路基稳定性;对影响铁路路基安全的2处典型热融湖塘进行分析,提出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双隔离及太阳能热棒增强冻土稳定性的措施。

期刊论文 2024-08-06 DOI: 10.19981/j.CN23-1581/G3.2024.23.026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和青藏高原降水的逐年增加,青藏铁路沿线的热融湖塘数量和面积也明显增加,开始影响青藏铁路路基安全。通过现场调查和统计分析,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的热融湖塘发育状态和应对措施进行研究,研究结论包括,随着气候变暖和青藏高原降水的逐年增加,青藏铁路沿线的热融湖塘数量和面积也明显增加,且离路基越来越近;青藏铁路路基两侧20 m范围内发育热融湖塘14处,部分热融湖塘已延伸至路基坡脚,严重影响地基多年冻土的稳定,进而影响路基稳定性;对影响铁路路基安全的2处典型热融湖塘进行分析,提出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双隔离及太阳能热棒增强冻土稳定性的措施。

期刊论文 2024-08-06 DOI: 10.19981/j.CN23-1581/G3.2024.23.026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和青藏高原降水的逐年增加,青藏铁路沿线的热融湖塘数量和面积也明显增加,开始影响青藏铁路路基安全。通过现场调查和统计分析,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的热融湖塘发育状态和应对措施进行研究,研究结论包括,随着气候变暖和青藏高原降水的逐年增加,青藏铁路沿线的热融湖塘数量和面积也明显增加,且离路基越来越近;青藏铁路路基两侧20 m范围内发育热融湖塘14处,部分热融湖塘已延伸至路基坡脚,严重影响地基多年冻土的稳定,进而影响路基稳定性;对影响铁路路基安全的2处典型热融湖塘进行分析,提出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双隔离及太阳能热棒增强冻土稳定性的措施。

期刊论文 2024-08-06 DOI: 10.19981/j.CN23-1581/G3.2024.23.026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和青藏高原降水的逐年增加,青藏铁路沿线的热融湖塘数量和面积也明显增加,开始影响青藏铁路路基安全。通过现场调查和统计分析,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的热融湖塘发育状态和应对措施进行研究,研究结论包括,随着气候变暖和青藏高原降水的逐年增加,青藏铁路沿线的热融湖塘数量和面积也明显增加,且离路基越来越近;青藏铁路路基两侧20 m范围内发育热融湖塘14处,部分热融湖塘已延伸至路基坡脚,严重影响地基多年冻土的稳定,进而影响路基稳定性;对影响铁路路基安全的2处典型热融湖塘进行分析,提出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双隔离及太阳能热棒增强冻土稳定性的措施。

期刊论文 2024-08-06 DOI: 10.19981/j.CN23-1581/G3.2024.23.026

随着气候变化不断挑战人类安全,加强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对策研究,为提升城市安全,筑牢生命保卫线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目前,对于气候变化与城市建设的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本文建立了气候变化对城市建设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路径。同时,以沈阳为例,对暴雨、雪、高温天气进行深入分析,评估每类天气的特征与灾害风险,最后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保护自然环境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灾害应对能力两方面提出城市建设的应对策略。通过本研究,希望为如何加强气候变化应对能力,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论文 2024-01-22 DOI: 10.3969/j.issn.1006-4311.2024.01.013

随着气候变化不断挑战人类安全,加强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对策研究,为提升城市安全,筑牢生命保卫线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目前,对于气候变化与城市建设的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本文建立了气候变化对城市建设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路径。同时,以沈阳为例,对暴雨、雪、高温天气进行深入分析,评估每类天气的特征与灾害风险,最后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保护自然环境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灾害应对能力两方面提出城市建设的应对策略。通过本研究,希望为如何加强气候变化应对能力,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论文 2024-01-22 DOI: 10.3969/j.issn.1006-4311.2024.01.013

西藏是我国雪崩灾害多发和频发区,几乎每年都有雪崩致人伤亡的报道,而且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雪崩灾害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念青唐古拉山及其东延部分和喜马拉雅山脉南坡是西藏雪崩发生频次最高的两个区域,高原内陆降水少,雪崩发育受到抑制,仅在高寒积雪山区和冰川作用区才有常年雪崩存在。西藏常年雪崩易发区面积非常有限,仅占高原总面积的1.6%。西藏雪崩主要发生在冬春两季,冬季雪崩易发区占全区面积的2.9%,春季上升至3.3%。雪崩是西藏高寒山区道路安全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其中对川藏公路安久拉山至古乡段和中尼公路拉龙拉山至友谊桥段影响最大。由于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关键区域的应用,雪崩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威胁大为降低。然而,以登山和休闲旅游为主的人类活动在高寒冰雪带的开展日益活跃,雪崩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呈逐年递增趋势。因此,除了对川藏公路和铁路段等关键区域继续加强工程防治之外,在重点区域雪崩灾害详查和区划的基础上,提升监测预警和预报服务水平是西藏今后雪崩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

期刊论文 2022-04-24

西藏是我国雪崩灾害多发和频发区,几乎每年都有雪崩致人伤亡的报道,而且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雪崩灾害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念青唐古拉山及其东延部分和喜马拉雅山脉南坡是西藏雪崩发生频次最高的两个区域,高原内陆降水少,雪崩发育受到抑制,仅在高寒积雪山区和冰川作用区才有常年雪崩存在。西藏常年雪崩易发区面积非常有限,仅占高原总面积的1.6%。西藏雪崩主要发生在冬春两季,冬季雪崩易发区占全区面积的2.9%,春季上升至3.3%。雪崩是西藏高寒山区道路安全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其中对川藏公路安久拉山至古乡段和中尼公路拉龙拉山至友谊桥段影响最大。由于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关键区域的应用,雪崩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威胁大为降低。然而,以登山和休闲旅游为主的人类活动在高寒冰雪带的开展日益活跃,雪崩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呈逐年递增趋势。因此,除了对川藏公路和铁路段等关键区域继续加强工程防治之外,在重点区域雪崩灾害详查和区划的基础上,提升监测预警和预报服务水平是西藏今后雪崩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

期刊论文 2022-04-24

黄河流域从西到东跨越多省,地形复杂,作为中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本文主要综述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黄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影响以及成因和对策建议的最新研究进展:(1)近60年黄河流域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升温速率为0.30℃/10a,上游升温速率最大,下游次之,冬季升温趋势最显著,夏季最小,降水量上游地区增多,中下游地区减少,蒸散量呈减少趋势。(2)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黄河流域径流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源区冰川积雪消融加剧,冻土严重退化,流域植被覆盖整体呈好转趋势,上游脆弱区和中游产沙区水土流失加重,对农业影响利弊皆存,流域病虫害加剧;流域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对文化遗产安全保存带来巨大挑战。(3)黄河流域气候系统随时间演变的过程不仅受自身内部的动力、热力影响,也受大气环流、海温、青藏高原等外部强迫因子的影响,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成分和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是影响黄河流域局地气候的重要因子。(4)未来黄河流域气温持续上升,降水波动增加,极端天气事件将更加频繁。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在于加强黄河流域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提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预...

期刊论文 2021-08-17

黄河流域从西到东跨越多省,地形复杂,作为中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本文主要综述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黄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影响以及成因和对策建议的最新研究进展:(1)近60年黄河流域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升温速率为0.30℃/10a,上游升温速率最大,下游次之,冬季升温趋势最显著,夏季最小,降水量上游地区增多,中下游地区减少,蒸散量呈减少趋势。(2)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黄河流域径流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源区冰川积雪消融加剧,冻土严重退化,流域植被覆盖整体呈好转趋势,上游脆弱区和中游产沙区水土流失加重,对农业影响利弊皆存,流域病虫害加剧;流域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对文化遗产安全保存带来巨大挑战。(3)黄河流域气候系统随时间演变的过程不仅受自身内部的动力、热力影响,也受大气环流、海温、青藏高原等外部强迫因子的影响,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成分和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是影响黄河流域局地气候的重要因子。(4)未来黄河流域气温持续上升,降水波动增加,极端天气事件将更加频繁。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在于加强黄河流域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提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预...

期刊论文 2021-08-17
  • 首页
  • 1
  • 2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15条,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