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活动强烈干扰自然过程中,重金属污染因其显著的生态危害性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评价当前及未来社会发展情境下重金属污染过程,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项目选择位于新疆天山北坡的艾比湖和南坡的博斯腾湖沉积物中不同赋存状态下重金属含量及相关环境指标为对象,结合文献记载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事件等资料,研究影响天山地区典型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富集及赋存形态的各种因素。通过化学质量平衡法等受体模型、数理统计学方法和同位素示踪等源解析手段的耦合,并结合流域地表分析数据进行验证,构建适用于天山地区湖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区域源区解析模型,并对沉积物中重金属各污染源贡献量进行定量评估。通过时间和空间上的对比,分析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相互作用下天山不同地区重金属污染的响应特征,揭示当前发展状态下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历史,为预测未来社会发展情境下流域环境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
2016-01揭示过去冰川变化规律对于认识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确定过去冰进的时代是确定冰川变化及其机制的基本要求。内朗峰位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念青唐古拉山东段),气候上主要受印度季风控制,同时又是位于连接受西风影响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受印度季风影响的藏东南地区的关键地区。申请人前期研究已查明内朗峰南坡巴松措流域存在四套冰碛垄序列,光释光测年结果显示最大规模冰川前进发生在MIS 3晚期并保持其规模至MIS 2晚期。本研究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内朗峰北坡第四纪冰川遗迹开展野外考察,查清该区域末次冰期以来的冰进期次和规模;结合光释光和宇宙成因核素暴露测年,建立该地区第四纪末次冰期以来的冰进年代序列;运用GIS工具恢复各期次冰川规模及平衡线高度。通过南北坡古冰川时代、面积和古平衡线高度比较,判断温度、降水和地形等因素对第四纪冰川发育的影响,以期为深入认识青藏高原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变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2016-01喜马拉雅山发育大规模现代冰川,古冰川遗迹亦十分丰富,是探讨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发生、演化及驱动机制的重要区域。本项目选取位于西藏亚东县泡罕里峰和卓木拉日峰地区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的野外地貌-沉积调查、采样,结合遥感、DEM影像资料和GPS、GIS技术,建立可靠的冰川地貌与沉积系列。应用14C、OSL、TCN暴露及埋藏年龄、ESR等多种测年方法对冰期系列进行综合定年,给出可靠的冰川演化绝对年代序列。将本研究与青藏高原第四纪环境演化的其他成果进行综合集成,深入探讨高原南部冰川发育和演化的驱动因素,在晚第四纪冰川年代学与环境演化机制等方面获得创新成果。
2014-01末次间冰期气候特征与现代气候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提供重要的参照,因此末次间冰期气候特征备受关注。以往结果表明,西昆仑山地区可能是在我国西部寻找时间尺度达末次间冰期冰芯记录的唯一适合区域。本申请项目基于已在西昆仑山崇测冰帽钻取的两支透底冰芯(长度分别为135.30 m、131.92 m)和拟在崇测冰帽最厚处(雷达测量>210m)钻取的另两支透底冰芯,进行冰芯多参数、高分辨率气候环境代用指标的测试。在采用多种创新方式进行准确冰芯定年的基础上,重建该地区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同时,通过对崇测冰帽现代测量和古冰川范围的确定,获取所研究地区的冰川动力学特征及其末次冰期以来的冰川变化过程,并结合末次间冰期以来冰芯以及其他类型气候记录,探讨末次冰期以来冰川变化对气候的响应。本申请项目的研究结果对于预估未来气候状况以及山地冰川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2014-01【中文摘要】准确确定高原内部典型活动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速率是约束青藏高原晚第四纪变形特征及其机制的重要手段。位于西藏中部、作为藏南与藏北之间重要地质、地理分界线的西念青唐古拉山及其邻区一直是探索高原演化的关键地区。晚第四纪期间,发生在西念青唐古拉山东南麓的正断层与左旋走滑断裂活动错动了该区不同时期的冰川沉积物及相关地貌体,在地表遗留下了丰富的构造-地貌标志。因此,确定晚第四纪冰川沉积物时代可以限定不同时间尺度的断裂活动速率。本项目拟在第四纪地层-地貌和断层地貌的调查基础上,建立与断裂活动相关的冰川沉积物的相对时代序列,从中系统地提取测年样品,合理利用U系、电子自旋共振、光释光和碳14等多种年轻地质体的测年手段对其进行交叉测年。通过确定晚第四纪冰川作用的期次与时代来限定断裂带晚第四纪期间不同时间尺度的断裂活动速率及其变化趋势,从而为深入了解青藏高原的地表变形特征及其机制提供重要信息。
2006-01【中文摘要】选择与青藏高原纬度相近的云贵高原北部若干典型地段为靶区. 对夷平面进行数字高程统计(4个地段)、表生锰氧化物测年(4个地段)和相关沉积(盐源盆地)研究. 旨在查明典型地段夷平面的性质及其空间变化特征, 建立基本的夷平面同位素年代框架, 并与从相关沉积盆地获取的资料进行相互对比和验证. 结合前人资料, 本研究试图从地貌、沉积两方面探讨区域夷平面形成演化与构造隆升之间的关系. 在深入探讨区域地貌演化-构造活动-环境变迁相互关系的同时, 在区域对比和研究方法上对青藏高原夷平面研究乃至青藏高原隆升问题的最终解决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004-01【中文摘要】以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岩浆岩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扬子板块周边其它地区新元古代岩浆岩,通过系统的锆石U-Pb定年和氧同位素分析以及内部结构观察,结合锆石和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以及常见造岩矿物的氢氧同位素分析,研究扬子板块周边新元古代岩浆活动与水-岩反应(O-18亏损事件)之间的时空关系,探索低O-18岩浆形成与裂谷构造和雪球地球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将用来确定:(1) 扬子板块周边新元古代水-岩反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