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6

掌握过去长时间尺度的冰川变化特征是客观理解现代和准确预估未来冰川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冰前湖沉积物是连续反演过去冰川变化历史的良好介质;然而,因研究薄弱,青藏高原冰前湖沉积物组分变化与冰川运动的关系仍不明确,极大限制了古冰川变化研究的发展.本文利用布加岗日冰川接触型湖泊-碑加湖156 cm沉积钻孔和湖区冰川沉积物,通过粒度、元素、210Pb和137Cs分析,结合1968-2021年上游碑加冰川末端变化遥感影像解译,明确了冰川运动对沉积物组分输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重建了1817年以来的冰川变化历史.结果表明,碑加湖钻孔样品的粒度由主峰众数粒径为9.9、31、160和520μm的4个端元(EM1、EM2、EM3、EM4)组成.其中,EM4组分主要由冰川前进对冰碛碎屑的压碎作用产生,EM3~EM1组分输入和冰川退缩、冰流加速对冰碛碎屑的磨蚀作用有关;冰舌末端距离钻孔的远近造成沉积物中EM1~EM4组分含量具有梯次变化特征.相比之下,元素主成分1(PC1,方差信息解释量为46%)对冰川变化的响应程度不及粒度端元数据.粒度端元组分含量变化揭示,碑加冰川在...

期刊论文 2024-05-23

掌握过去长时间尺度的冰川变化特征是客观理解现代和准确预估未来冰川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冰前湖沉积物是连续反演过去冰川变化历史的良好介质;然而,因研究薄弱,青藏高原冰前湖沉积物组分变化与冰川运动的关系仍不明确,极大限制了古冰川变化研究的发展.本文利用布加岗日冰川接触型湖泊-碑加湖156 cm沉积钻孔和湖区冰川沉积物,通过粒度、元素、210Pb和137Cs分析,结合1968-2021年上游碑加冰川末端变化遥感影像解译,明确了冰川运动对沉积物组分输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重建了1817年以来的冰川变化历史.结果表明,碑加湖钻孔样品的粒度由主峰众数粒径为9.9、31、160和520μm的4个端元(EM1、EM2、EM3、EM4)组成.其中,EM4组分主要由冰川前进对冰碛碎屑的压碎作用产生,EM3~EM1组分输入和冰川退缩、冰流加速对冰碛碎屑的磨蚀作用有关;冰舌末端距离钻孔的远近造成沉积物中EM1~EM4组分含量具有梯次变化特征.相比之下,元素主成分1(PC1,方差信息解释量为46%)对冰川变化的响应程度不及粒度端元数据.粒度端元组分含量变化揭示,碑加冰川在...

期刊论文 2024-05-23

对山谷横截面形态进行分析是区分冰川和河流作用的首要工作。以往常用的数学方法包括形态比率法、二次项式法和幂函数模型法,近年来提出了一种新方法——V指数法。为了验证这些方法在区分冰川区和非冰川区(即河流作用区)方面的有效性,应用ArcGIS 10.6软件从唐古拉山东段布加岗日地区提取了5 448个山谷地的横剖面,并通过Matlab软件对全谷和截谷的横剖面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就V指数和幂函数模型中的b值而言,全谷和截谷在冰川区的平均值均大于非冰川区的;对于二次多项式模型中的c值和形态比率,全谷和截谷在冰川区的平均值均小于非冰川区的。这些统计结果都表明,在山谷横剖面形态上,冰川区更接近“U”形,非冰川区则更接近“V”形。(2)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截谷的V指数是判断冰川区与非冰川区最准确的指标,其预测精度可达62.0%。

期刊论文 2023-12-19 DOI: 10.19760/j.ncwu.zk.2024070

对山谷横截面形态进行分析是区分冰川和河流作用的首要工作。以往常用的数学方法包括形态比率法、二次项式法和幂函数模型法,近年来提出了一种新方法——V指数法。为了验证这些方法在区分冰川区和非冰川区(即河流作用区)方面的有效性,应用ArcGIS 10.6软件从唐古拉山东段布加岗日地区提取了5 448个山谷地的横剖面,并通过Matlab软件对全谷和截谷的横剖面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就V指数和幂函数模型中的b值而言,全谷和截谷在冰川区的平均值均大于非冰川区的;对于二次多项式模型中的c值和形态比率,全谷和截谷在冰川区的平均值均小于非冰川区的。这些统计结果都表明,在山谷横剖面形态上,冰川区更接近“U”形,非冰川区则更接近“V”形。(2)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截谷的V指数是判断冰川区与非冰川区最准确的指标,其预测精度可达62.0%。

期刊论文 2023-12-19 DOI: 10.19760/j.ncwu.zk.202407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冰川在全球升温影响下处于全面加速退缩的态势。长时序的冰湖变化既能反映冰川演变过程,也可为冰湖灾害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NDWI-NDSI组合法提取冰湖的改进方法,有效增加了阈值分割法提取冰湖的适用范围,使冰湖的错分现象得到极大改善;并以1988年—2018年共16景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成功对布加岗日冰川的冰湖面积实施提取并对其做统计分析和时序研究。进而发现,该冰川出现冰湖数目增多(2个)、面积增大近一倍(从约2.7666 km2增加至约5.2308 km2)的现象,表明其在近30年间消融过快、退缩严重,并阐明温度变化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同时指出由冰川融水导致的部分冰湖诱发洪水、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可能性也极具增高。

期刊论文 2022-12-0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冰川在全球升温影响下处于全面加速退缩的态势。长时序的冰湖变化既能反映冰川演变过程,也可为冰湖灾害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NDWI-NDSI组合法提取冰湖的改进方法,有效增加了阈值分割法提取冰湖的适用范围,使冰湖的错分现象得到极大改善;并以1988年—2018年共16景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成功对布加岗日冰川的冰湖面积实施提取并对其做统计分析和时序研究。进而发现,该冰川出现冰湖数目增多(2个)、面积增大近一倍(从约2.7666 km2增加至约5.2308 km2)的现象,表明其在近30年间消融过快、退缩严重,并阐明温度变化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同时指出由冰川融水导致的部分冰湖诱发洪水、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可能性也极具增高。

期刊论文 2022-12-09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6条  共6条,1页